半導體設備 輸中暴增 疑監管有漏

美國眾議院對中共特別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CP)最新報告指出,西方現有出口管制存在漏洞,美、日、荷半導體設備(SME)供應商對中銷售依然可觀。去年,中企合法採購了總額約380億美元的半導體設備,約占五大供應商合計銷售額的39%,較2022年增長66%。
委員會強調,半導體設備是西方國家目前握有的「關鍵瓶頸」(crucial chokepoint),應與盟友加強協調、完善管制,以維持並擴大這一優勢。
對中共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批評這些設備商正「以犧牲美國國家安全為代價來增加利潤」,強調美國絕不能將這些關鍵設備交給主要對手,否則可能在技術軍備競賽中落後。
委員會的首席民主黨議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也表示,出售這些用於生產晶片的機器和工具給中方是「荒謬」的行為。
報告也向業界發出警告:「設備製造商早該把中共及其國家級龍頭企業視為自身長遠發展的威脅,而非珍貴客戶。」
這份長達52頁的報告名為〈出售未來的鍛造爐〉(Selling the Forges of the Future,PDF)。報告指出,中共正全力囤積SME,準備在與美國的長期競爭中,鞏固自給自足的晶片製造能力。
報告中點名了多家供應商,包括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科磊(KLA)、艾司摩爾(ASML)、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等五巨頭,採購金額占五家公司總銷售額的近39%。
銷售給中共國企(SOEs)的金額增幅尤其驚人,從2022年的95億美元,暴增至2024年的262億美元。這巨大交易額得以合法完成,原因在於跨國規則不一致,導致非美供應商能向部分美國企業已限制的中國實體供貨。
此外,調查還揭露,SME製造商的主要客戶還包含了與中共軍方和情報機構有關的五家實體,包括去年被美國國會點名、幫助華為規避美國制裁的三家公司:鵬新旭(Pengxinxu)、昇維旭(SwaySure)、青島思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