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憂鬱藥、絨毛玩具在中國熱銷

近期,中國國內抗憂鬱類藥物銷量暴增,上海一家絨毛玩具咖啡店也排起長龍。分析認為,這都是中共體制下,中國人受壓抑而造成的精神問題所帶火的生意。
洞見數據研究院近日在網上發表〈抗憂鬱藥物,賣爆了〉一文,揭示化名麥草的女孩的切身感受。她去健身房運動療癒,10個人裡有3個是病友;去醫院複診,候診廳裡坐滿了等待的人,看診推遲一小時是常態;重度精神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在住院部,四、五個護士要照管七十多個病人。
線上購物平台顯示,常見抗憂鬱藥物銷量以10萬為單位,部分產品30天內銷售飆升5倍。洞見數據研究院表示,國內公立醫療機構終端抗憂鬱藥物銷售額,也在去年創下過91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新高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藥企方面,翰森製藥躋身抗憂鬱藥一級集團前三名;京衛製藥狂攬7億元銷售額;綠葉製藥的獨家新藥銷量暴漲99.9%。
由此可見,中國憂鬱症患者是一個何其龐大的群體。據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成人憂鬱障礙終生患病率6.8%,以此推算,中國終生憂鬱障礙總人數已達到9,500萬人。〈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指出,「憂鬱風險檢出率10.6%,就診率9.5%」。據世衛組織數據,91.4%精神疾病患者未接受專業治療。
據洞見數據研究院調查,年輕人普遍面臨買車、買房、找對象的壓力,為了生活,加班熬夜。其他群體從留守的老年人、被裁員的中年人,到困在學業裡的青少年,每個人都可能被無形的壓力拖入情緒的低谷。
人際關係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自媒體人唐靖遠曾是一名醫生,他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導致憂鬱症的原因有多種,最大和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外部環境造成的壓力和緊張;這個社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惡化,人人為敵,「而這種政治的大環境,首先體現出來的就是對言論非常嚴厲的壓制。這導致他不敢輕易說話,稍微不慎說錯了一句話,他可能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這樣就削弱人和人之間正常的那種聯繫,情感上的、生活上的、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聯繫,最後就變得人與人哪怕是至親的人,親朋好友之間互相之間都缺乏信任,都是互相之間戒備,互相猜忌,都是變成這樣一種環境。」
唐靖遠分析,由於缺乏最起碼的安全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長期生活在充滿敵意、充滿戒備的環境中,各方面都沒有任何保障。無論是經濟上,還是人身安全,說不定這個人可能哪天就消失了,器官都被摘了。這種事越來越多的時候,他無形之中,他心理上的那種恐懼,對這個社會的恐懼,對未知的未來感到迷茫,它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憂鬱。
絨毛玩具成為成年人的麻醉劑
與此同時,《第一財經》近日報導了上海一家絨毛咖啡店熱銷的場面。該報記者實地考察,這家特殊的咖啡店內「蛋糕」、「馬卡龍」、「拿鐵咖啡」等一應俱全,還有「烤箱」和現場自選的「現烤糕點」,但這些「食物」都是絨毛玩具,不能吃。記者看到,進入這家咖啡店還需要預約和排隊半小時左右才能進入。
當顧客買了咖啡店限定款茶壺、茶杯、蛋糕、拿鐵等造型的絨毛玩具後,店員會開始表演,把絨毛蛋糕玩具「點上蠟燭」,請顧客許願,然後裝入糕點盒;再拿出茶具造型的玩具,給顧客「泡茶」,給拿鐵造型玩具現場「擠奶油」,只為了讓顧客體驗「儀式感」。
店內單品價格昂貴,但購買者非常多。《第一財經》說,與其說是在銷售絨毛玩具,還不如說是在提供情緒價值,滿足成年人「無痛養娃」和永遠不長大的內心需求。
唐靖遠表示,咖啡店透過這種充滿著童真的服務,讓顧客享受一時半刻的、短暫的精神上的放鬆和愉悅。這些成年人透過這種方式,去營造一種短暫的、可以逃離這個充滿高壓的、充滿了各種焦慮和壓力的環境,這是一種精神上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