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藏隱憂 專家示警折舊風險

近年人工智慧(AI)基礎建設快速發展,推動美國股市與經濟成長,但避險基金Praetorian Capital創辦人庫柏曼(Harris Kuppy Kupperman)6日警告,科技巨頭大舉建置的資料中心可能不出3年就進入折舊,質疑超大規模AI支出的合理性,恐成未來金融市場的「隱形地震帶」。
根據MarketWatch報導,美國前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亞馬遜、Google、微軟、Meta去年資本支出總額已超過2千億美元,今年預估將突破3千億美元,遠高於全球半導體業資本支出。
庫柏曼指出,經估算,若要支撐目前美國資料中心支出,大型科技公司需創造4,800億美元收入,若要支撐明年支出則需高達1兆美元。但他與資料中心內部人士交流後發現,原先假設的「10年折舊週期」已出現錯誤。
庫柏曼說,資料中心實際使用壽命最短僅3年、最長約10年,平均遠低於傳統基建資產,主因在冷卻系統、電力配置、伺服器機櫃與GPU(圖形處理器)設計技術演進過於迅速,幾乎每隔一、兩年就被新世代硬體淘汰。
科技公司財報或被嚴重高估
他示警,這意味著AI資本支出結構應採用更快折舊曲線,否則科技公司財報將被嚴重高估。根據推算,整個產業目前每月支出約300億美元,但營收僅略高於10億美元,形成嚴重現金流不匹配,這還未計入明年陸續完工的新資料中心。
報導表示,由於AI建設總支出相當於美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的1.5%,若計入乘數效應對整體經濟貢獻可達2%,是美國經濟在其他領域放緩時維持成長重要支撐,但庫柏曼認為,一旦AI資金來源放慢或信貸緊縮,情勢可能將迅速逆轉。
庫柏曼形容,這與鐵路發展興衰很相似,都是資本密集型系統性工程,一旦資金停止、建設放緩,AI受益股就會被拋售,使財富效應消失、消費趨緩,並且讓金融恐慌擴散整個經濟體系,尤其AI資料中心「建成後即過時」的情況更嚴重,對於資本市場的破壞恐更加劇烈。他說,這場潛在的「折舊風暴」,已經讓市場開始注意AI產業資金循環結構的可持續性問題,將審慎觀察後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