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機與繩索之間的距離 探三貂嶺合谷瀑布

「每一步都得慎重,因為水下的石頭滑得像玻璃。」
陳錦堯說這句話時,太陽正從山縫裡探出來,灑在他濕透的防水衣上。這位以空拍見長的攝影家,近年也投入極限登山與溪降的世界,讓鏡頭不只停留在空中,而是與山壁、水流一起呼吸。
這次他帶回的影像,拍攝地點位於新北市三貂嶺合谷瀑布,一條不易抵達的瀑布群。要進入這裡,得沿著蜿蜒的林道走上近兩小時,再背著裝備下切到溪谷,攀繩、橫越、垂降,一步都不能出錯。
「攝影不只是拍,而是用身體去經歷風景。」他笑著說。
大山的尺度
那道高聳的瀑布自岩壁傾瀉而下,水勢如白練般拍擊石面。陳錦堯說,這不是觀光客能輕易到達的地方。上瀑約二十公尺,下瀑再接十公尺,落差與水流壓力都讓人無法輕忽。
「一開始看覺得很壯觀,但等到真的站在邊緣要下去時,心跳會比水流還快。」
他用繩索一點一點下降,腳邊的水濺起、手機的鏡頭被霧氣打濕。拍攝的時候,他常得一手握繩、一手操作快門。「這些照片不是美化自然,而是讓人看到自然的真實力量。」
在他的鏡頭裡,光線穿透霧氣,映出綠與白的層次;遠景裡的隊員們成了微小的身影,更襯出山谷的遼闊與震撼。
攀降與飛行
陳錦堯本身是登百岳的常客,也是無人機攝影的高手。這次,他同時用繩索與手機、空拍機捕捉整個下降的過程。
「空拍能記錄整體結構,地面攝影則能感受壓力與濕度。兩者加起來,才是完整的山林。」
他回憶那天的情景,天空藍得刺眼,風卻不大,是最適合飛無人機的天氣。「我讓機子停在瀑布正前方,剛好能拍到人與水的比例。那畫面很小,但也最能顯出人與自然的對話。」
畫面裡的紅色繩索,是安全線,也是人類與自然連結的線條。
山難之外的敬畏
近年登山與溪降活動興盛,意外事件也時有所聞。陳錦堯坦言,這樣的活動確實有風險。
「山不是給人征服的,而是要學會尊重它。」他說,出發前的路線規劃、天氣評估、安全繩確認,每一環都不能省略。「再好的體力、再貴的裝備,都不如一顆謙卑的心。」
他說,許多人看到照片會覺得刺激,但實際上,更多的是安靜與專注。當水聲在耳邊回盪、繩索緊繃著身體,所有雜念都被山谷收走,只剩下「此刻」兩個字。
自然的邀請
行程結束後,隊伍走回山下的小村。火車從橋上緩緩駛過,陽光映著河面波光。這一幕,被陳錦堯定格成最後一張照片,展現人與自然暫時和解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