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B12升高 潛藏五大疾病警訊
維生素B12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然而,血液中B12含量過高,卻是某些潛在疾病的預警訊號。B12過高會出現哪些問題?該如何正確補充B12?
東京大學醫學博士畢文傑向《大紀元時報》表示,一般情況下,人們通過飲食或補充劑來維持身體B12的平衡。血液中的B12異常偏高,並非單純補充過量,因為B12是水溶性維生素,多餘的B12一般能經尿液排出。這種現象可能與某些疾病或代謝異常有關。
與B12升高有關的疾病
- 肝臟疾病:B12在肝臟的主要功能為代謝和儲存,當肝臟受損時,儲存的B12可能釋放至血液中,導致肝硬化、脂肪肝、肝炎指數上升。
B12過高並不一定意味著肝臟有問題,還需結合其他症狀,如黃疸、食慾不振、腹脹、容易疲倦等進行判斷。
- 腎功能衰竭:紐約北方醫學中心行政總裁楊景端表示,當腎功能衰竭時,體內代謝與排泄能力下降,導致B12無法正常排出,長期指數過高,可能是腎病早期徵兆。
研究發現,血清中B12過高與急性腎損傷風險有關,此外,炎症指標(C反應蛋白、白血球、白蛋白)也與B12數值有關。
如果B12偏高的同時出現尿量減少、尿液顏色異常、腳踝或眼周水腫、疲勞或頭暈、食慾下降等症狀,應進行腎功能檢查。
- 血液或骨髓疾病: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真性紅細胞增生症等,也可能導致B12升高。研究發現,B12升高的患者,罹患白血病風險較高。
此外,還需關注其他可能症狀,例如貧血、不明原因出血或瘀青、頻繁感染等。這可能是血液系統潛在問題。
- 炎症性疾病或免疫疾病:慢性發炎可能導致B12結合蛋白增多,使血液中B12上升。研究發現,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的B12結合蛋白轉鈷胺素II增高,會加劇發炎反應。
關節疼痛腫脹、皮膚紅斑或皮疹、反覆發燒、極度疲勞等症狀可能是慢性發炎的表現,並可能影響B12的代謝。
- 惡性腫瘤: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可能引發體內代謝異常,導致B12結合蛋白過量釋放。研究發現,血漿B12持續升高≥1,000ng/mL時,患實體癌的風險是B12正常者的6倍,而非持續性B12升高則與癌症無顯著相關性。
在此情況下,還需特別注意其他症狀,例如不明原因體重快速下降、持續性疼痛、長期疲勞、食慾顯著下降等。
補充維生素B12要小心
補充過多B12對某些人群可能有害。研究發現,男性每天服用B12超過55微克,肺癌風險翻倍,對於吸菸男性來說,補充B12意味增加癌症風險。此外,化療期間補充B12的乳癌患者預後較差,較易復發,存活期也較短。
營養師陳小薇對《大紀元時報》表示,任何營養補充劑都應適量攝取,過量服用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甚至產生副作用。對於罹患癌症或有家族癌症病史的人來說,補充維生素B12等營養素時應特別小心,以免增加風險。
補充B12劑量建議
成人建議每日攝取2.4微克的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是神經纖維的組成部分,參與神經傳導物質、DNA的合成,幫助細胞代謝,也是生成紅血球的必需物質。
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素食者可通過強化食品及營養酵母來補充。
每日建議攝取量是針對廣泛人群的統計數字,但對於有不同健康問題者,分量或有不同。輕度缺乏B12的患者,可短期內每日補充50~200微克,嚴重缺乏B12者可短期每日補充500~1,000微克。長期每天服用超過1,000微克,可能會有健康風險。
對於有神經系統、精神、皮膚或造血系統問題的人,要請醫生診斷決定補充的劑量。畢文傑表示,發現維生素B12過高時,如在沒有過量補充下,檢測出數值偏高,一定要諮詢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