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鎖資安 專家:關鍵在後台

隨著智慧化興起,電子鎖受到廣大民眾喜愛,包括電子門鎖、數位保險箱等產品,這些具備指紋、人臉辨識等功能的設備隱藏的資安疑慮也引起外界擔憂。專家警告,若是資料遭竊取,用戶的作息將完全被掌握,駭客甚至能遠距操控鎖頭,建議選擇使用藍牙等「短距連線」的智慧鎖以確保安全。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英國新任跨黨派安全技術聯盟主席唐尼(Graeme Downie)曾經警告,只要是中國製造的電子產品都面臨被遠端操控的風險,這類產品一旦遭駭客入侵,不僅隱私外洩,恐怕將成為國家安全的破口。
陽明交大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指出,只要是短距離連線運作,智慧鎖的通訊安全並不會發生問題,包括藍牙或NFC(近場通訊)。真正問題來自「鎖的後台」,若是資料傳回到廠商就會有問題,「後台可以掌握到用戶何時開鎖、開鎖的時長,開關開關全部都抓得到。」
林一平指出,當智慧門鎖將開關門的行為資料回傳至廠商的雲端伺服器時,就等於完全暴露使用者的生活作息。這種產品只要設計將資料傳送到後台,都有同樣風險,「作息、習慣、什麼時候開門,都可以抓到資訊」。
不過,林一平說,公共區域的開關允許傳到後台。以大樓門禁系統為例,一般會制定規則,限制後台設備必須放置在大樓裡,若是要從後台取得資料必須從大樓裡操作。但同樣技術若用在民眾家裡並將開關資訊送到後台就有問題。
遠端操控比短距連線危險
至於智慧門鎖若連結到廠商的伺服器,是否存在駭客入侵的風險?林一平坦言,入侵有兩種形式,第一、密碼盜取。用戶將密碼存入廠商的雲端伺服器,駭客只要入侵到伺服器並獲取使用權,就可輕鬆獲取密碼,再到用戶家裡開門。
第二、指令入侵。用戶授權遠端遙控門鎖,駭客直接在伺服器下指令開鎖,讓小偷直接進入家裡。他強調,就算廠商沒有入侵意圖,但若沒做好後台資安,伺服器恐怕被駭客「break in」(強行闖入),從伺服器下指令開門,「小偷就如無人之境走進去」。他建議,購買門鎖時,千萬不要購買「訊號會跑到廠商後台」的產品,應使用「短距離連線運作」比較安全。
若廠商伺服器遭入侵,是否有能力因應?林一平解釋,智慧鎖都會遵循國際資安標準,但若是遇到「非正派」廠商可能發生資安問題。智慧鎖製造過程都有嚴格的LOG(紀錄),若是人為發生的問題都可以追查到是誰動了手腳。
另外,對於外界關注的生物特徵資安問題,林一平直言,生物特徵非常特別,由於指紋、虹膜等生物辨識資料不是儲存在門鎖,而是儲存在廠商後台的Database(資料庫),若是駭客要取得資料一定要入侵到後台。
林一平說,若是電子鎖帶有影像功能,通常連接到門鎖的面板,只要面板沒有對外連線,影像就不會被送入後台。他直言,廠商將用戶影像傳送到後台是違法行為,也沒有住戶會同意。
此外,針對中國製造的電池頻傳爆炸案,林一平解釋,電池會爆炸是因為使用充電型電池,而電子鎖的爆炸機率比較低。民眾不會清楚知道中國產品的配件從何而來,所以選擇台灣製造的產品相對更值得信賴,如同台灣製造的食物讓人吃得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