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團力挺教師 籲增輔導加給

教師節將至,近日多個教師團體接連呼籲政府正視校園濫訴、行政負擔等亂象,盼回歸教育專業並提升教師待遇。國教行動聯盟9月26日也聲援教師,建議調高導師費及新增輔導職務加給,落實行政減量。
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去年的9月26日教育部承諾改善行政表單減量後,一年後的今天,教育現場卻仍受「通報量高、重複索資、表單臨改」所困,行政減量未見成果;同時導師費長期未調、輔導教師仍無加給。
台北市一名資深輔導主任表示,輔導人力被過量的行政工作綁住,如性平案、申訴與再申訴報表與會議繁複;各單位重複索要數據,且常要求限短期內回覆,或臨時改版表單等導致二次蒐集;此外,導師費多年凍漲,專任輔導教師無專業加給,待遇結構明顯斷層,與實際承擔的情緒勞務與風險不相稱。
對此,國教盟呼籲推動兩項待遇改革,包括調高導師職務加給以及輔導專業職務加給。王瀚陽說,國中小、高中職教師擔任導師自從2千元調整為3千元,已有很多年未調整;導師費調幅應反映現今教育現場班級經營、親師溝通、升學與輔導的隱形工時,並不與他項加給互斥。
王瀚陽建議,應新增「輔導專業職務加給」,可採月額基準並可依諮商心理或社工證照、案量、風險係數加值,才能穩住日益增加的個案,落實親師協作。
幼教工會籲教保員 正名「教保師」
此外,全國幼教產業工會也呼籲檢討現行法規,將教保員正名為「教保師」。工會表示,無論是大學、中小學所有教育工作者皆被尊稱為「教師」或「教授」,只有學前教育被冠以「教保服務人員」,不僅帶來錯誤印象,經工會調查,被視為服務人員是讓幼教人員感到最不受尊重的原因之一。
幼教工會認為,「服務人員」的稱呼,在無形中強化有矮化的效果,進一步削弱職業尊嚴,應盡速研議修法,將「教保服務人員」統稱為「教保人員」;將公立幼兒園「教保員」正名為「教保師」,並將契約進用教保員與教師名稱接軌,還給學前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專業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