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財劃法5危害 民團籲召開國是會議

在野黨去年以人數優勢通過《財劃法》,但因公式錯誤引發爭議。台灣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公民陣線等民團25日赴政院外召開記者會,披露《財劃法》對台灣已經帶來五大危害,包含舉債、水平分配錯誤等;民團向政院請願,呈請總統召開財政國是會議,審慎研擬新版《財劃法》。
民團認為,去年12月20日立法院以輾壓式立法,通過《財劃法》,該法存在「五大危害」,包括中央財政被掏空、水平分配失衡導致南部與農業縣市被邊緣化、基層鄉鎮分配比例遭削減、罰鍰指標鼓勵濫罰、土地與房屋稅增幅作為分配依據助長炒房。
對於掏空中央政府財政部分,經民連智庫研究員陳柏諺進一步說明,行政院因修法被迫舉債4千億元,瀕臨每年15%舉債上限,壓縮社福、國防、各項建設及政府防災、救災預算空間。
陳柏諺表示,二、錯誤水平分配,分配指標之營業額及人口數占比過高(70.5%),甚至完全刪除舊法「最近三年基準財政需要額減基準財政收入額之差額平均值」之分配指標(原占非直轄市分配權重85%),重北輕南,惡化區域不均衡,讓基隆、彰化、南投、雲林、嘉義縣市、台南、高雄、屏東居民成為二等國民。
他表示,三、不當減縮鄉鎮(市)第三級政府分配比例,不利基層民生;四、以罰鍰占比為分配指標,變相鼓勵警察對人民濫開罰單;五、以房屋稅及土地稅稅收增幅為分配指標,將助長土地炒作。
經民連主張,《財劃法》條文公式出錯,造成345餘億統籌分配稅款無法分配,應向國人道歉認錯,行政院無須主動為其解套;但前述五大危害的錯誤,必須予以矯正、止血,行政院應研擬符合財政均衡的《財劃法》再修正案版本,讓錯誤的傷害停留在2026年,而不是年年持續、年年擴大。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警告,中央舉債額度已逼近上限,若不及時修正,將無法支應國防特別預算、勞保基金撥補,甚至災害重建,台灣財政已到「不得不嚴肅面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