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老屋源成發藝棧 以藝文復興老街

走進彰化田中老街,一棟名為「源成發」的老屋靜靜立著。紅磚牆、木門、老窗格,沒有刻意的粉飾,卻自帶一股時光的味道,推開酒紅色的木門,屋內的陳設猶如文人的書房,多寶櫃上有瓷器、青銅器等古玩器物,牆面上掛著字畫及木雕窗花,再往內走則可看見一面老櫥窗擺放昔日的商品醬油、味素、米酒及大同寶寶等,旁邊還有一座日治時期留下的保險櫃及一座休憩用的紅眠床。現在經營老屋「源成發」藝文空間的藝術總監林孟輝說:「這裡原是屋主的曾祖父陳火明與祖父陳再福創立的《源成發物產合資會社》,經營南北雜貨的批發,屋內還有一塊檜木製的招牌,已有百年的歷史。陳再福先生也是田中第一屆的民選縣議員,「蓮生舌底」這塊誌慶匾額,就是當時地方仕紳請蘭社副社長吳望雲(字號:半樵)製作的,特別之處是吳望雲先生是詩、書、畫兼擅的文人,左、右手都能寫毛筆字,此匾就是用左手寫的,筆力雄健,功力深厚! 其後代子孫還收集其詩書畫作品集結成冊,其中有一張吳望雲先生站立著,左手腕放著一個茶杯拿毛筆寫字的照片,架式十足!
林孟輝說,田中因為日治時期鐵路的開設,中州路、員集路就是繁華熱鬧的商業區,許多農產品、貨物都在此集散貿易,南彰化的各鄉鎮以及來自南投的民眾都來此採買。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條老街也不再有往日的繁華,有些店面也結束營業,有些老屋也拆除新建。「源成發」屋主陳威良先生為了保存家族的記憶,2020年申請老屋整修補助,整修過後的老屋古色古香,也吸引林孟輝老師夫妻的注意,經朋友介紹,決定承租下來經營地方的藝文空間,結合二社田社區大學、田中鎮公所、觀光商圈協會、東路社區發展協會及地方的文史工作老師,共同辦理藝術展覽、專題講座及老街走讀導覽等活動。
林孟輝說:老屋活化再利用現代很熱門,它也可以跟地方創生結合,透過藝文來復興老街,老屋藝棧作為展覽空間,雖然無法跟公部門的美術館相比,但老屋有老屋的特色與風格,空間雖不大,但小而美,十幅至二十幅的作品,反而讓觀賞者能更仔細觀看,而且還可以跟藝術家創作者坐下來一邊喝茶一邊討論。更特別的是藝棧夜晚也有開放,因此戲稱是「田中的藝文夜店」!
獨家六味茶待客
若說這間老屋最特別的招牌,當屬「六味茶」,桌上擺著一壺清香的熱茶,淡淡的甘潤在口中迴旋。藝棧的掌櫃陳婉萍說:六味茶原本只是我們自己泡著喝。後來客人來參觀時,我們用來招待客人,沒想到大家也都覺得好喝,問我們有沒有賣,就這樣我們把六味茶的材料作成茶包,裡頭有枸杞、菊花、羅漢果、人參、麥門冬和膨大海,一包茶包,可以煮到一千五百CC。夏天冰冰的喝,潤肺潤喉爽聲護眼,冬天可以熱熱的喝,補氣明目養生。亞洲天王任賢齊來藝棧也都喝這一味!我們還為他保留了一個粉彩專用杯!
田中是任賢齊的故鄉,歌迷來訪時,也常會到源成發「朝聖」。林孟輝說:小齊哥很孝順,經常回田中探望父母親,也很熱愛家鄉田中,每年都會回來替田中馬拉松來宣傳。田中馬是全台知名的賽事,每年吸引上萬名選手來田中,許多人也會順道逛老街。源成發藝棧就成了遊客參觀之處,透過導覽解說,把田中介紹給更多人認識。林孟輝說「老屋的氛圍,是新建築取代不了的。」。除了展覽,他也希望這裡能結合田中的藝術老師、畫室與社區活動,把小鎮營造成藝術與運動並行的地方。
老街上的藝文據點
源成發不只是一間老屋,更成了田中老街的文化亮點。藝棧從2023年7月開始經營,已經辦過8場展覽,8場講座,還有數十場的導覽介紹,也有手動剉冰體驗、春聯揮毫及配合辦理田中寫生比賽、田中小旅行、社區營造等活動。展覽之外,藝術創作者也會開發周邊的文創商品如明信片、貼紙、杯墊、冰箱貼等,今年四月有一位田中國小的貝貝同學,來舉辦個人的第二場個畫展,媽媽還將她的作品印製在襪子與馬克杯上,開幕當天還有魔術表演、棉花糖製作、田小田女孩熱舞團表演,好不熱鬧,就像一場兒童節藝術嘉年華活動。
林孟輝說,我們希望這裡是田中的藝文活動空間,也像是藝術沙龍,大家可以在此交流,以藝術文化會友。藝棧曾邀請高雄藝術家王國仁來辦新書發表會,王國仁剛出道時就曾在田中的蜜麻花公司外牆畫過壁畫,與田中小鎮結下緣分。
藝棧也曾邀請日本明治大學校教授青井哲人來分享研究成果「田中街的誕生」,他是建築系的教授十多年前曾在彰化田中作田野調查研究,講座當天很多他之前認識的朋友也都紛紛來參加。
林孟輝希望在眾多地方上有心人士的努力之下,老街往日的風華及現代的創新能被看見,老街就像一座活的博物館,每間老屋就是一個展館,呈現多元的樣貌,尤其加上新住民的參與,在老街有越南、印尼料理店、雜貨店、美甲、美睫店……,這些新舊、多元文化的交流,更可以豐富田中老街的樣貌!
林孟輝表示,二水、社頭、田中地區有很多位從事藝術、書法、木雕、陶藝、插畫等創作及教學的老師,如鄭福成、蕭明輝、蔡玉葉、張景岳、莊宏亮、許仁東、葉志誠、董旻晉、蕭美惠、蕭漢元、莊貽安、李沂璇、柯竺晏、葉馨鎂……等等老師,以及各級學校的美術、視覺藝術老師、再加上傳統技藝如春仔花、玉米娃娃製作等老師,將近有50位,若加上對藝術有興趣的學習者來算,人數將會更多,以一位老師教授20位學生來估算,就有1000人次,而且含括不同的年齡層,老、中、青、兒童都有;可以說這份藝術美學的基礎力量是很可觀的!
再者地方上也有經營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本著回饋地方的熱誠,支持辦理藝文活動,例如陳羅蜜蜂紀念公園、喬大企業董事長陳新典先生,出資由公所舉辦全國性的田中央寫生比賽;旗艦公司王照邦董事長對藝棧展出的藝術家也很鼎力支持,國際巨星任賢齊也為行銷家鄉田中而努力,結合田中馬拉松的形象影片,在藝棧拍攝取景並搭配雍子咖啡開發的田中味咖啡入鏡,也讓社會大眾認識更多田中的特色!
田中老街未來的願景
田中源成發藝棧很榮幸與各界機關、團體、企業與人士共同來努力,如縣府文化局、鎮公所、東路里與社區發展協會、田中觀光商圈協會、社區大學、修平科大、田中馬拉松、田中文旅及藝文界、教育界人士……等等,希望大家的結合,發揮更大的力量,將這份美學的力量帶動起來,提供藝術工作者交流的機會,也將藝術品透過展覽、活動,向社會大眾推廣;二水、社頭、田中地區也已經有幾家餐廳提供藝術展覽的空間,讓美食與美學相結合,這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林孟輝說他早在20年前就有在簡餐館策辦藝術展覽的構想,2023年開設「藝棧」,也是藝術結合古代客棧的概念,是大家聚會交流藝術的場所,也像是西方「Salon沙龍」會客所、客廳的概念,希望大家來此相聚,以文藝會友;尤其在有歷史文化的一條老街上,如果能夠帶動更多人來從事文化、藝術的參與,這條田中老街就像一條活生生的博物館、美術館,每一間老屋就是一個展館,有常民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有地方的產業、技能、藝術、休閒,乃至有新住民的融入,呈現豐富的人文風貌,試想:每年11月有上萬的人來田中跑馬拉松,在這一條老街上有好幾間的特色老屋,有藝術家進駐,街上常有藝術老師帶領學員在街上寫生、畫畫,有表演藝術者在街頭演唱、表演,也有文創市集、年貨大街吸引很多人來逛,也有文史老師帶領觀光客走讀導覽老街,這樣的田中老街是不是也可以再現往日的繁榮熱鬧風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