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數據失準 影響聯準會政策
獲得準確的就業市場訊息和通貨膨脹數據,對於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來說至關重要;這也是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核心使命。不過近幾年來,這個聯邦機構發布的就業數據越來越受到質疑。
9月9日,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數據修正,將截至2025年3月的年度就業成長數據回溯下調91.1萬個職位,這個修訂使人們更加困惑。
川普政府批評這項修正,因為修正結果顯示,美國每月新增的就業數比最初報告的減少了近7.6萬個,該數據是拜登政府任內的就業情況。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在9月9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川普總統是對的:拜登政府時期的經濟是一場災難,勞工統計局出了問題。」
同一天,總統川普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平台發文,引用紐約「基礎設施資本顧問公司」(Infrastructure Capital Advisors)執行長哈特斐德(Jay Hatfield)對福斯財經頻道的言論指,勞工統計局「整個機構都出了問題。需要修復。他們需要現代的資訊來源。」
哈特斐德表示,如果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按照我們發布的數據,他們在2021年初就應該升息了」。
美國勞工統計局在聯準會制定貨幣政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其每月發布的就業成長、失業率和工資報告,直接影響聯準會對勞動力市場的看法。強勁的就業數據可能促使聯準會升息以抑制通膨,而疲軟的數據則可能導致聯準會降息,從而刺激經濟成長。
專家表示,由於這些決策直接影響家庭和企業的借貸成本,包括房屋貸款、汽車貸款、商業融資等,勞工統計局數據的準確性和可信度至關重要。如果數據出了問題,不僅可能誤導政策制定者,還可能會擾亂市場並影響經濟活動。
過時的統計方法
華府智庫「競爭企業研究所」(CEI)專門研究勞工和就業問題的研究員希金斯(Sean Higgins)表示,此次修訂源於美國勞工統計局估算就業成長情況的方法已過時。
希金斯告訴《大紀元時報》,「這套系統的操作模式幾乎就像是(數位時代前的)模擬系統,他們只是向企業發出調查問卷,然後等著問卷慢慢回覆」,統計局亦會派遣工作人員實地進行抽樣調查,透過走訪企業詢問薪資發放狀況與月度營運表現,「這種數據不一定是不良數據,但確實是反映整體經濟狀況的決定性數據」。
就業數據疑似被政治干預
川普從8月1日開始表達他對統計局的不滿,當時該機構發布數據稱,美國經濟在今年7月僅增加7.3萬個職位,遠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該公告同時下修了5月與6月就業數據,合計減少25.3萬個職位。
川普當時暗示,就業數據「受到操縱,以達到政治目的」。
8月1日,川普在「真實社群」寫道:「我剛剛了解到,我們國家的『就業數據』是由拜登任命的勞工統計局局長麥肯塔佛(Erika McEntarfer)博士製作的,她在大選前偽造了就業數據,試圖提高(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的勝算。」
隨後川普解除了麥肯塔佛的職務,並提名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首席經濟學家安東尼(E.J. Antoni)領導勞工統計局。長期以來,安東尼一直在批評勞工統計局的各種做法。
不過9月30日美國媒體報導,白宮已撤銷安東尼出任勞工統計局局長的人事案。這個職務自川普開除前局長、指控其低估就業成長後便懸缺至今。白宮對此給予安東尼正面評價,並強調將很快提出新的人事案。
安東尼在6月接受《美國思想領袖》(American Thought Leaders)節目主持人楊傑凱(Jan Jekielek)採訪時表示:「比起這些官方數字,我更關心美國家庭的生活水準和生活成本。不要過度關注政府宣稱的官方數據。更該關注自己的錢包,因為說到底,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統計局的調查方式
勞工統計局隸屬於美國勞工部,負責發布一系列關於勞動力市場、價格和生產率的數據。除了發布勞工統計數據之外,它還發布重要的通膨報告,包括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勞工統計局收集美國公民營實體的數據,並於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上午8時30分發布月度非農就業報告,正式名稱為「就業形勢摘要」(Employment Situation Summary)。
該報告基於兩大數據來源:機構調查和家庭調查。
機構調查即「當前就業統計數據」(Current Employment Statistics),提供各行業就業情況、每週平均工作時間和每小時收入的數據等。該調查覆蓋全美約12.1萬家企業和政府機構,追蹤超過63萬個非農就業地點。
每月的家庭調查又稱「當前人口調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會採訪大約6萬個家庭,以獲取有關失業率、勞動力參與率及全職、兼職和自僱等就業類型的資訊。
這兩類調查都是透過電話、電子郵件和郵件等多種方式進行的。隨後,勞工統計局官員會審查所收集到的數據,以糾正數據處理錯誤、澄清資訊,並報告統計差異。原始數據處理完成之後,官員還會考慮如季節性招聘趨勢、數據調整等其他因素。
月度報告提供上個月的就業數據及修訂之前發布的就業數據。希金斯解釋,勞工統計局在接收調查數據和其他調整時會出現滯後,這種情況正在拖慢整個統計進程。因此,人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月度數據是否準確可靠。
不過,希金斯認為, 勞工統計局所做的修訂並不是出於政治動機。他解釋,收集月度數據是「極其困難的工作」,「事實上,很多公司直接倒閉了,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公司。要追蹤這些變化,並根據這些變化進行調整是非常困難的。」
希金斯另外指出,「零工經濟」中也有一些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工作,比如為「優步」(Uber)或「Lyft」開車等。
疫情來襲 就業數據出現巨大修訂
儘管多年以來,定期會出現一些重大的統計數據差異,但是在新冠肺炎(COVID-19,中共肺炎)疫情期間和之後開始出現的最重大、最持久的修訂,則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疫情爆發之初,勞工統計局報告顯示就業數據劇烈波動,原因在於大規模失業潮後隨即出現快速反彈。由於企業延後提交的調查回覆陸續送達,許多初始數據後來均被修正,這反映出在經濟劇變時期,掌握即時勞動市場變動所面臨的挑戰。
為了更準確反映就業狀況,勞工統計局每年都會發布初步基準修訂數據。
90年來,勞工統計局每年都會進行基準修訂,藉由更全面的資料集來生成準確的勞動力趨勢。而在過去30年,統計局官員會將月度就業數據與「就業和工資季度普查」(Quarterly Census of Employment and Wages)數據比對,因為後者包含了季度失業保險稅申報的資訊。
勞工統計局的報告稱,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的就業成長被高估了91.1萬個職位。這意味著相較於該機構最初預估的240萬新增就業職位,此數據下修幅度達37%,相當於整體就業量的0.6%,而該比率的十年平均值僅為0.2%。
誤差的來源
對於就業成長被高估,勞工統計局歸咎於統計過程中企業的「回應誤差」和「沒有回應造成的誤差」。
該機構解釋:「首先,企業向季度普查回報的就業人數,少於向『當前就業統計數據』調查報告的就業人數(回應誤差)。其次,被選中參與『當前就業統計數據』調查但未回應的企業,向季度普查報告的就業人數少於回應『當前就業統計數據』調查的企業所報告的數字(沒有回應造成的誤差)。」
回覆率下降
此外,勞工統計局面臨的關鍵挑戰是回覆率下降。自2015年4月以來,回覆率已從61%下降到43%左右。
實際上,類似的修訂在前幾年也曾經出現過。從2023年4月到2024年3月,勞工統計局將就業成長數據下修了81.8萬個,降幅達30%。此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間,勞工統計局官員發現就業職位比最初報告的少了30.6萬個。
勞工統計局的現代化升級
初步基準修訂發布後不久,美國勞工部部長查維斯-德瑞默(Lori Chavez-DeRemer)發表了一份新聞稿,承諾將數據收集系統現代化,尋求解決方案。
查維斯-德瑞默說,「這些報告是經濟預測和重大政策決策的基礎,考慮到這一點,無法容忍出現如此重大而且持續的錯誤。拜登政府時期,勞工統計局領導層未能改進業務,採用過時的方法收集數據,導致曾經可靠的系統完全失效,這種不作為背後的動機也令人質疑。」
美國勞工部內部監督機構在9月10日的一封信中證實,監察長辦公室正在啟動審查勞工統計局在收集和報告「備受關注的經濟數據」(包括通貨膨脹和就業)方面面臨的「挑戰」。
亞利桑那州拉弗滕格勒投資公司(Laffer Tengler Investments)執行長滕格勒(Nancy Tengler)也認為,計算全國就業人數固然難度很大,但是「所有其他數據的可靠性」確實值得質疑。
她在發給《大紀元時報》的電子郵件中表示:「至少可以說,過程本身充滿可以質疑的地方。」
美國人承受高利率之苦 川普及專家多次籲降息
聯邦眾議院歲計委員會主席、聯邦眾議員史密斯(Jason Smith)認為,因為聯準會根據被誇大的就業數據做決策,美國人正在承受高利率之苦。
他在9月12日的聲明中表示:「如果聯準會一直根據勞工統計局的初步數據來制定利率決定,那麼聯準會也應該為那些在高利率下遭受損失的美國家庭,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修正。」
聯準會連續三次降息後,今年1月暫停寬鬆周期時,決策者們表示,由於美國的經濟前景依然穩健,且勞動力市場持續強勁,可暫緩再次降息,並評估川普的關稅政策如何影響經濟的走勢,尤其是通膨。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5月告訴記者,「美國勞動力市場表現穩健,通膨率低。我們可以耐心觀察事態發展。目前來看,我們的等待並沒有什麼實際成本。」
然而與此同時,一些決策者已經對就業成長放緩發出警告,並呼籲立即降息。
自6月以來,聯準會理事華勒(Christopher Waller)一直表示,現在可以改變政策方向了。他指出,目前美國並不存在由於關稅帶來的通膨,且就業狀況正在惡化。
華勒在8月1日的聲明中闡述:「我主張立即降息的最後一個理由是,儘管勞動力市場表面上看起來情況良好,但如果我們把預期中的數據修正考慮在內,民營部門的工資成長已接近停滯水準,且其他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的下行風險已然加劇。」
華勒表示,當前數據表明,政策利率應該在3%左右,而不是目前的4.25%至4.5%。
波托馬克核心諮詢公司(Potomac Core Consulting)總裁兼執行長瓦羅尼(Dan Varroney)表示,如果聯準會知道最初的就業數據被誇大了,它就會提前降息。
瓦羅尼告訴《大紀元》,聯準會等待了12至14個月才在2022年升息,現在他們在放鬆貨幣政策方面等待的時間已經過於漫長了。
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是影響企業、消費者和政府借貸成本的關鍵政策利率。
幾個月來,川普一直敦促鮑爾降低利率,認為這樣做將提振美國經濟,並為聯邦政府每年節省數千億美元的利息支出。
聯準會9月如預期降息1碼至4%~4.25%區間,以預防勞動市場降溫;下次召開貨幣政策會議的時間為10月28~29日。
美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3%,低於市場預期的3.1%,月增 0.3%,亦低於市場預期的0.4%,雖較8月略為升溫但整體溫和。市場普遍認為,這將支持聯準會在本週持續降息,且 2月再降息的可能性大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