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校畸形考核指標 教師掏錢保工作

多所中國大專院校的教師為完成經費考核指標,被迫自掏腰包甚至舉債完成任務。示意圖。(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多所中國大專院校的教師為完成經費考核指標,被迫自掏腰包甚至舉債完成任務。示意圖。(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李淨/綜合報導】

多所中國大專院校的教師為完成動輒數萬元的經費考核指標,並在晉升或績效考核中過關,被迫自掏腰包甚至舉債完成任務,也有拒絕造假的老師遭辭退。這樣的畸形經費考核指標正在多地蔓延,引發輿論關注。

據鳳凰網報導,近日,中國多地的教師,特別是文科教師,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核重壓——必須完成高額「橫向經費」到帳任務。該指標與職稱晉升、績效考核乃至續聘直接掛鉤,逼得眾多教師不得不自籌資金甚至貸款度日。

所謂「橫向經費」是大專院校科研經費的一種,是指大專院校從企業或社會機構獲得的科研資助,用於衡量產學研合作成果的指標。該經費與國家和地方政府立項資助的「縱向經費」相對。

據報導,在西安某間民辦院校,學校給文學院下達「702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指標,助教被迫背上4.5萬元的經費任務。文學院教師普遍反映,文科根本無法像理工科那樣透過技術服務獲取此類經費,完成任務幾乎不可能。但該校院長在動員大會上竟公開表示:「如果你能拉來橫向科研項目,那是你的本事,如果你拉不來,你就去找一個公司做假合約。」院長暗示老師自掏腰包,可以用分期付款形式完成指標;院長還威脅:「要麼走帳,要麼走人。」

為了保住這份至少還體面的工作,很多教師不得不花錢。一名文科教研室主任坦言,他曾自掏9萬元「過帳」完成任務,事後成功報銷。另一名教師透露自己貸款8萬元應付檢查,「一年後全款付清,報帳環節沒問題。」在小紅書上搜尋「橫向課題」,會出現許多交流「花錢自保」經驗的文章。在天津,有教師賣掉住房,拿出40萬元給學校「儲值」橫向經費。

中國多地的教師,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核重壓——必須完成高額「橫向經費」到帳任務。該指標與職稱晉升、績效考核乃至續聘直接掛鉤,逼得眾多教師不得不自籌資金甚至貸款度日。中國多地的教師,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核重壓——必須完成高額「橫向經費」到帳任務。該指標與職稱晉升、績效考核乃至續聘直接掛鉤,逼得眾多教師不得不自籌資金甚至貸款度日。(網頁截圖)

有教師因堅持原則遭解聘

橫向經費造假問題越演越烈,已出現以此為生意的專業仲介,為教師提供一條龍的虛假合約和報銷經費服務。

據報導,也有教師不願在職業履歷上留下無法抹去的汙點,拒絕造假。西安的唐文生(化名)因堅決拒絕簽署虛假合約而被學校解聘,與他一同拒絕同流合汙的還有該文學院另外6名教師,他們被集體辭退;山東文科講師王森(化名)最終因無法承受高額橫向經費任務和對學術環境的澈底失望,選擇主動辭職,轉行從事教育諮詢。

報導說,這種「逆向淘汰」機制正在驅逐真正有學術操守的教師,留下的是那些願意與虛假數據共舞的人。「橫向經費」指標造假只是當前大專院校亂象的一個縮影。除此之外,教師們還要承受多重壓力:繁重的行政事務、不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以及教學過程中的「數位化監管」——「無感聽課」系統監控課堂,「抬頭率」成為教學品質指標,讓教師們如履薄冰。◇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