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支公會擬10月掛牌 金管會予三大任務

金管會。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金管會。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侯駿霖/綜合報導】

全國電子支付用戶數已達3,362萬人,電子支付公會預計在今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成台灣電支產業重要里程碑。金管會表示,將賦予公會配合政策法規、落實自律規範及促進產業發展等三大任務,持續邁向無現金社會。

依《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44條規定,電子支付機構須加入主管機關指定的同業公會。截至9月2日,「銀行公會電子支付業務委員會」共有36家會員機構,包括21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10家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及5家外籍移工匯兌機構。

銀行局官員指出,現行業者雖隸屬銀行公會轄下委員會,未來將依「業必歸會」原則移轉至獨立公會,與過往信託公會成立路徑相似。此次調整僅涉及組織架構,消費者申訴管道及權益保障完全不受影響。

金管會針對電子支付公會,也賦予三大任務,首先是配合政策法規,須遵循《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及相關子法規定,落實政府打詐及金融安全防護網建置等政策;第二是落實自律規範,強化業者協調合作;第三是促進產業發展,推動QR Code收款服務(TWQR)共通支付標準,配合跨部會政策推動跨境支付合作。

電支條例自2015年5月施行至今滿10年,金管會攜手央行、財金公司及業者,持續推進普惠金融與無現金支付政策。電支工具已從便利商店、交通票證延伸至餐飲、電商等各種生活場景,滲透率大幅提升。

國內兼營電子支付機構,包括玉山銀行、臺灣銀行、中國信託、元大銀行、第一銀行、中華郵政、國泰世華銀行、台新銀行、兆豐銀行、彰化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等21家。

金管會近年更開放外籍移工跨境小額匯兌業務,使支付服務更貼近多元族群需求。目前專營電支機構包括歐付寶、街口支付、悠遊卡、一卡通票證等10家業者,外籍移工匯兌機構則有統振、東聯互動等5家。◇

延伸閱讀
徵「買俄油」關稅 美要歐洲先做
2025年09月16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