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海嘯國家防災 9/19演練警報3連發

內政部與台北市政府9月17日共同舉辦「2025大規模地震及海嘯災害防救國際研討會」。(內政部提供)
內政部與台北市政府9月17日共同舉辦「2025大規模地震及海嘯災害防救國際研討會」。(內政部提供)

【記者莊璦筠、戴德蔓/台北報導】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17日表示,配合今年度國家防災日演練活動,9月19日將發布全國性地震及海嘯演練訊息,目的為協助民眾提升臨災應變能力,並確保防災機制的有效運作。

氣象署表示,今年以「巨震求生、強韌整備」為主題,透過模擬震災情境與宣導活動,讓民眾熟悉正確應變步驟,強化自救與互救能力。演練情境假設當日上午9時21分在琉球海溝發生芮氏規模8.5地震,最大震度達6強,震源深度為10.0公里,此地震進而引發海嘯威脅情境。

演練時氣象署將透過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服務(CBS)分三階段傳送簡訊:19日上午9時21分是全國地震速報測試;9時30分沿海地區發布海嘯警報測試;10時則是解除海嘯警報。

氣象署說,同時間也將配合教育部全國各級學校及幼兒園地震避難演練,透過「趴下、掩護、穩住」三步驟,讓學生熟悉自我保護方式。

中央氣象署17日表示,配合國家防災日,將於19日上午9時21分發布全國性地震及海嘯演練訊息細胞廣播,包含地震、海嘯發生及解除。中央氣象署17日表示,配合國家防災日,將於19日上午9時21分發布全國性地震及海嘯演練訊息細胞廣播,包含地震、海嘯發生及解除。(中央氣象署提供)

馬士元:合作是面對災害關鍵

內政部與台北市政府17日舉辦「2025大規模地震及海嘯災害防救國際研討會」,邀集二十多國專家與駐台代表、逾250人出席。內政部次長馬士元表示,防災工作的核心在於「合作」,唯有開放交流、分享經驗,才能在面對不可預測災害時找到最適切的應對方案。

馬士元回顧,台灣於九二一大地震後才驚覺防災體系不足,經多年努力,如今已有能力與國際並肩合作。此次研討會首次在國家防災日前結合「地震與海嘯」情境舉辦,後續也將展開實兵演習。

消防署表示,本次研討會規劃三大主題:地震與海嘯風險策略、跨機關協調及人道救援,期盼深化國際合作。台北市副市長張溫德指出,都市安全仍受大屯火山群與鄰近山腳斷層的威脅,市府持續推動都市更新與關鍵設施的耐震能力,並建置智慧災害應變雲端平台,加速判斷與資源調度。

他說,台北已推動超過200個韌性社區,並引入沉浸式、無腳本的跨局處演練,去年更邀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隊伍參與,「社會的韌性必須從人與社區培養,市民與市府攜手,才能在災害來臨時展現真正的動員力」。◇

延伸閱讀
執政遇困境 台日青年局交流
2025年08月19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