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均GDP贏韓國 葉俊顯:要歸功於台積電

韓媒報導,韓國2025年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估計將落後台灣,22年來首次被台灣超車,並稱「台灣找到新經濟動能。」國發會主委葉俊顯認為,這主要歸功於台積電以及人工智慧(AI)產業,而台積電優勢可望再維持至少5至10年。
據《韓國經濟新聞》日前報導,韓國2025年人均GDP估計將達3萬7,430美元,低於台灣的人均GDP預估值3萬8,066美元。
報導引述專家分析,與韓國政府集中培育重工業產品不同,台灣半導體產業透過「選擇與集中」發掘出新的成長引擎,此外,台灣政府將AI指定為與半導體產業一樣的「未來核心產業」,如今拉開與韓國的經濟差距。
葉俊顯在17日提到,回顧2021年,新台幣衝到27元,而當年經濟成長率依舊亮眼,雖然價格與匯率都在國際貿易扮演要角,但單就人均GDP而言,台灣在先進製程、AI、半導體領域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因為產品更有獨特性,比較不受到匯率因素影響。
談到韓國人均GDP被台灣超車,葉俊顯指出,台灣與韓國產業結構不同,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韓國則是財團較多。另外,韓國對中國投資多,而且依賴中國市場,導致近年中國過剩產能衝擊全球時,韓國受影響也較大,特別是韓國對中國的投資,讓他們的產品慢慢被中國替代,尤其是汽車產業。
葉俊顯說,國際政經局勢動盪之下,台灣仍能有亮眼經濟表現,台積電扮演重要角色,且幸運的是,台灣政府對半導體海外投資設限,讓台灣還保有台積電。他說,這對台灣非常重要,否則可能面臨其他產業赴中國的處境,最終被中國替代;美國現在也是採取相同做法,規定特定製程不能赴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