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秀福建號 反自曝大缺陷

中共「福建號」航母。1、2為彈射器位置,3為降落跑道。由於彈射器侵入降落跑道,導致無法同時進行艦載機起飛和降落作業。(擷自共軍微博)
中共「福建號」航母。1、2為彈射器位置,3為降落跑道。由於彈射器侵入降落跑道,導致無法同時進行艦載機起飛和降落作業。(擷自共軍微博)

【記者呂適約/綜合報導】

中共央視近日播出「福建號」航母的鏡頭「秀肌肉」,卻自曝其短。陸媒分析,甲板上位於艦首的飛機彈射器侵入降落跑道,導致無法同時進行艦載機起飛和降落作業。

飛機彈射器是一種起飛輔助設備,為飛機提供自身航空發動機以外的額外加速度,以便在有限的跑道距離內獲得足夠空速和升力。

據新唐人報導,央視紀錄片「攻堅」播出了「福建號」彈射艦載機的場景。軍事類自媒體「海事先鋒」分析指出,早在二戰末期,各國航母已透過斜角甲板的設計,解決了起降衝突問題,並成為戰後大中型航母的標準配置。然而,「福建號」作為一艘排水8萬噸級的「準超級航母」,卻未能達成這一基本要求,引起外界質疑。

從央視紀錄片畫面可見,艦載殲-15戰機在降落時,必須從斜角甲板的降落跑道滑行至甲板右側的整備區,過程中必然經過位於左側艦首的一、二號彈射器區域。而二號彈射器本身已侵入降落跑道,這意味著,在有艦載機回收時,其他艦載機只能使用一號彈射器起飛;再加上戰機調度動線與彈射軌道重疊,這等同於澈底喪失「同時起降」的能力。

文章指出,這種設計缺陷直接影響航母的出擊架次。美國「尼米茲級」航母日均出擊約120架次,「福特級」則因採用「一站式保障」與更優化的甲板流程,提升至160架次;但「福建號」不僅難以同步起降,也未見類似的保障模式,實戰中的出擊效率必然大打折扣。

文章分析,問題根源在於「福建號」最初設計為蒸汽彈射,後期臨時改成電磁彈射,但電磁彈射需要更長的距離,導致軌道侵入了降落區;這說明,軍方為了提升彈射性能,選擇了犧牲甲板的調度效率。

另外,中共目前尚未掌握生產核動力航母的技術,只能購買和複製蘇聯時期的航母。中共的柴油動力航母,航行時濃煙蔽日的場景,經常受到網友嘲諷。

福建號在多次海試後,近日首次遠航,通過台灣海峽;國防部情次室情研中心副主任潘俊光上校16日表示,共軍各種動態,都列為情蒐重點,會秉持料敵從嚴的原則進行因應。◇

延伸閱讀
AI需求 外媒:台積電明年再衝高峰
2025年09月15日 | 2天前
公館圓環開拆 上班首日車流順暢
2025年09月15日 | 2天前
韓媒:台股市值已是韓股1.5倍
2025年09月15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