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急壞爸媽 醫:暑假後患者增1成

衛福部臺中醫院身心科主任章秉純表示,增加「腦內啡」的分泌,讓孩子不再沉溺於手機這種立即性的「多巴胺」成癮。(記者黃玉燕/攝影)
衛福部臺中醫院身心科主任章秉純表示,增加「腦內啡」的分泌,讓孩子不再沉溺於手機這種立即性的「多巴胺」成癮。(記者黃玉燕/攝影)

【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

台中一對小兄弟日前因線上抓寶遊戲,至深夜未返家,爸媽著急報警協尋,警方最後在新型遊戲機台的超商尋獲兩兄弟,引發社會關注青少年「網路成癮」議題。臺中醫院身心精神科門診表示,暑假過後因為「網路成癮」症狀就醫的小朋友,增加約一成。醫師提醒家長加強與孩子實體親子互動,關心孩子課後生活型態,避免影響功課與親子關係。

衛福部臺中醫院身心科主任章秉純表示,抓寶跟玩線上遊戲一樣,因為業者不斷推出新型的遊戲方式與挑戰,會吸引學童不知不覺沉迷,一旦出現不抓寶、停止玩遊戲,就會感到渾身不自在、焦慮緊張不舒服,這可能已是「網路成癮」的症狀。他說,每年寒暑假過後,這些青少年都會增加約一成。

衛福部台中醫院身心科主任章秉純表示,一旦出現不抓寶、停止玩遊戲,就會感到渾身不自在、焦慮緊張不舒服,這可能已是「網路成癮」的症狀。衛福部台中醫院身心科主任章秉純表示,一旦出現不抓寶、停止玩遊戲,就會感到渾身不自在、焦慮緊張不舒服,這可能已是「網路成癮」的症狀。(記者黃玉燕/攝影)

章秉純指出,臨床上「網路成癮」患者從小學到高中都有,其中更不乏明星高中的資優生。他說,門診上就有一名明星高中的高一生,因為想要挑戰線上遊戲,下課後整晚瘋遊戲,導致白天上課打瞌睡,成績吊車尾,父母親氣到直接斷網路、沒收手機,但卻因此讓親子關係相當緊繃,最後在輔導老師建議下,親子才一起就醫;在藥物與行為治療雙管齊下,一學期過去,真的逐漸擺脫網路控制,成績也逐漸恢復,朝大學之路邁進。

章醫師指出,家庭若每天為了手機變得非常不愉快,這已不單純是孩子不讀書、不上學的事情,是擴大到整個家庭相處的危機。他說,可以想像「菸成癮、酒成癮」都有可能毀了一個家,酒成癮的人知道喝酒會惹很多事,也知道越喝越不快樂,可是還是忍不住!這種情況放在手機上,其實是一樣的在累積。

章秉純分析,孩子因面臨青春期,正處自我重塑的叛逆期,越限制、可能越要去做,在惡性循環下,行為變得越來越失控。到醫院治療,醫師就是要想辦法打破這個循環。所謂的「行為治療」就是賞善罰惡,但不是那種真的是給他獎品或處罰,而是「增強概念」。

章秉純說,他會用「尋找人生意義」跟少年分析,所謂遊戲推陳出新,「最後是你在玩遊戲,還是你被遊戲玩?」加以提醒,也不刻意封堵孩子玩手機,但如果孩子願意跟家人好好吃一頓飯,一起出遊、聊天等,將原本被線上遊戲占滿的時間重新分配,就可以給孩子正向增強,增加「腦內啡」分泌,讓孩子不再沉溺於手機這種立即性的「多巴胺」成癮,就有機會讓孩子的行為,從那循環模式中跳脫出來。

所謂「多巴胺」是體內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會有衝動控制力弱、變得好鬥、失眠,與傷害記憶力、專注力等。而「腦內啡式快樂」是一種幸福感,極致精神及人生意義的體驗,與創造幸福體驗的快樂,兩方式的快樂也代表兩種不同人生態度。

章秉純提醒家長,萬一發現孩子脫離網路世界,而出現焦慮不安、失眠等成癮症狀,建議要找學校輔導老師,或專業精神科醫師協助。◇

章秉純表示,在門診會與患者討論,如何增加腦內啡的分泌,這代表人類真正的快樂,而多巴胺就是想要,不只是需要他,但有可能不是快樂,如你期待很久的東西,存了很久的錢,但是買到的快樂可能只有三分鐘、五分鐘,這樣真的值得嗎?因此要去體會多巴胺與腦內啡之間的差異。他提醒家長,萬一發現孩子脫離網路世界,而出現焦慮不安、失眠等成癮症狀,建議要找學校輔導老師,或專業精神科醫師協助。◇
延伸閱讀
TikTok跨足電商 或瞄準台韓
2025年09月07日 | 1個月前
應對假訊息 阮俊達提4方法
2025年09月05日 | 1個月前
普洱茶價格暴跌 收藏家巨虧
2025年08月27日 | 1個月前
非洲網紅散播反美宣傳
2025年08月04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