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麼看「鬼月」?

玉帝任命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負責考察眾生善惡。圖:宋朝馬麟畫《三官出巡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玉帝任命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負責考察眾生善惡。圖:宋朝馬麟畫《三官出巡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文/容乃加

在臺灣、閩南一帶,俗稱黃曆七月為「鬼月」,傳說七月一日「開鬼門」、七月三十日為「關鬼門」,七月十五日為「七月半」,各地方可見「普渡」孤魂野鬼的祭拜,這些習俗的來源為何呢?我們怎樣對待「鬼月」呢?

說起黃曆七月的民間祭祀,是以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這一天為代表。在唐代民俗中已經很重視「中元」,「大歷四年七月十三日敕,七月十五日,前後各一日,宜准舊例休假。」(《唐會要.卷八十二》)

唐代《歲華紀麗》說:「道門寶蓋獻在中元,釋氏蘭盆盛於此日,地官考校之元日,天人集聚之良辰。」在這一天道教做醮齋祭,佛教做盂蘭盆齋會,同時一般家庭也在這一天祭拜祖先。但是,當時並沒有「鬼月」、「鬼節」之說,即便到了中元節祭非常興盛的兩宋,也沒有在民俗志中留下這樣的說法。

到了清代中元節俗清淡了,「中元不為節」僅「中元日例有盂蘭會」放河燈、「中元日各寺院製造法船,至晚焚之」(《燕京歲時記》)。那麼中元節是怎麼和現代人的「鬼月」、「鬼節」之說發生連帶的呢?

我們從民俗志和文獻記載中,看到中元的民俗信仰中的供奉、齋醮和祭祀活動,恰恰都和已故先人、孤魂、亡靈有關。追溯來源,中元節的民俗至今已經有一、二千年的歷史了。

中元祭到「鬼節」

道教說,玉帝任命三官——天官、地官和水官,負責考察眾生善惡。明代徐道編撰《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從北魏時開始傳說三官會在生日這一天賜福下界。黃曆七月十五日是地官生日,稱「中元節」,地官在此日赦罪是為了激起地獄中鬼囚的向道之心;得到地官赦罪的鬼魂可以在黃曆七月返人間得到香火和施食。各地的「中元祭」分散在七月中,這也顯現人間「中元普渡」的一層善心的含義。

宋人非常重視中元,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提到,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地官赦罪」的日子,各道觀舉行普渡法會,為生者祈福、替亡魂超度。宗親、富貴家族也會在家中設壇做法事,或設齋飯請僧人念經做法事,為在世者祈福,為孤魂超度。

傳說地官降世為上古的舜帝,他事親至孝,所以中元節這一天也叫「孝子節」,民間就在這一天祭拜祖先。南宋周密《武林舊事.中元節》記載當時中元節俗,一般家庭在這一天祭祖,準備的祭品有新收的米、新製的醬料、經衣紙錢、應時水果、彩緞、麵餅兒。在這一天民間十之八九都吃素,賣肉的屠戶也會罷市。有的在家祭祀,也有的到墳地拜掃。後來中元節的祭祀從自家先人遍及對一切孤魂野鬼的普渡。「中元節普渡」表現了悲憫孤魂野鬼的精神。

盂蘭盆會與「鬼節」

據南宋《佛祖統紀》記載,在中國最早設盂蘭盆齋的是南朝的梁武帝。他在南梁大同四年(西元538年)在京師健康同泰寺(現在南京雞鳴寺)設盂蘭盆齋供養佛僧,之後每年的七月十五又普施到其他寺院。

梁武帝蕭衍信奉佛教,曾三次捨身同泰寺。他設盂蘭盆齋供養佛僧表現了他虔誠的信仰。先說「盂蘭盆」(梵語UIIambana」的音譯)本意「救倒懸」之苦;「倒懸」乃是形容人墮入餓鬼道和地獄的痛苦。「盂蘭盆」到了中土,成了一種有形的寶盆用以供獻佛僧。

設盂蘭盆齋在南北朝已經很普遍,當時民俗志《荊楚歲時記》記載,在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盂蘭)盆供諸仙」。北齊顏之推(西元531~590年後)囑咐子女說若思報恩,可「有時齋供,及七月半盂蘭盆」(《顏氏家訓.終制》)。唐朝時,盂蘭盆會蔚成風氣,唐孫思邈《千金月令》說:「七月十五日營(盂蘭)盆供寺為盂蘭會。」唐代時皇帝每年都送盂蘭盆獻供長安西明寺、慈恩寺等廟寺,送盆的有專門的官人。(見《法苑珠林.卷六十二》)

「盂蘭盆節」的文化元素來自天竺的佛教。西晉時,自月氏東來的竺法護翻譯的《佛說盂蘭盆經》,將「目犍連地獄救母」的故事傳入了中國。到了宋代,在中元節說《佛說盂蘭盆經》、演《目連地獄救母》非常興盛。

相傳目犍連(目連)的母親因為生前做了許多壞事造下大惡業,死後墮入餓鬼道,什麼食物到了嘴邊立時化為火炭。目犍連雖然修成了大神通,可是也救不了母親亡魂。他得到佛陀教示,在七月十五日眾僧解夏(結束夏安居精進團修)的這一天,以盂蘭盆供養十方僧眾,藉助他們的功德之力,終於救了他的亡母之靈脫離無盡苦海。事後,目犍連請示佛陀:「凡是有俗弟子想表達孝心,是否也可以設盂蘭盆供養?」得到佛陀「這是大善之舉」的肯定。後來,這個習俗流傳開來,成為七月十五的重要佛教儀式。

七月十五日設盂蘭盆供養佛僧是佛教的信仰,同時也是一種孝道信仰,因為儀式作法源起於「目犍連地獄救母」,使得這佛教節日儀式自然而然也和地獄、「鬼節」容易產生聯結。

面對「鬼月」,謹慎自己的一思一言一行,向善自修善果,慈悲無私對待世人眾生!那麼「鬼月」也是我們離「惡業」造「善果」的超越時空!◇

玉帝任命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負責考察眾生善惡。圖:宋朝馬麟畫《三官出巡圖》。玉帝任命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負責考察眾生善惡。圖:宋朝馬麟畫《三官出巡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延伸閱讀
雨寺
2025年03月26日 | 5個月前
另外空間的鬼有沒有輪迴?
2024年08月19日 | 1年前
傳承孝親、神佛救難價值觀
2024年08月12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