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急救錦囊 緩解旅行不適症狀

旅行中身體不適該如何應對?(Shutterstock)
旅行中身體不適該如何應對?(Shutterstock)

文/朱益智(明悅中醫診所醫師) 整理/林一山、Dannie Cheng

規劃已久的旅行,如果中途身體不舒服,實在影響遊玩興致,應該如何緩解旅途中出現的不適症狀呢?中醫師提供旅遊急救小寶物,民眾在出國前建議準備妥這些簡易妙方,保證旅程開心又盡興!

出外旅遊時,氣候變化和飲食差異會讓人出現腸胃不適、便祕、腳痠等症狀。明悅中醫診所中醫師朱益智在新唐人電視台《她健康》節目中介紹旅途中常見突發身體狀況以及緩解不適的小竅門。

▌便祕

旅遊的緊湊行程安排,容易導致腸胃道的自律神經失調,加上吃辛辣或油炸的食物,就會影響排便的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便祕。

便祕的體質因素有熱性、寒性之分,處理方法也不相同。熱性體質者怕熱,而且嘴脣會特別紅,出現便祕症狀可以服用性質寒涼的大黃。將大黃磨成粉末,飯後服用0.5~1克,有助於促進排便,也可以服用科學中藥的濃縮顆粒。

對於前往炎熱地區旅遊者,建議多吃椰子、火龍果、西瓜等水果,不但多汁能補充水分,而且性質寒涼,能幫助身體降溫,同時要減少吃油炸食物。

寒性體質者怕冷,嘴脣顏色暗,出現便祕症狀可以食用乾薑或生薑,再加一點黑糖,有助於溫暖腸胃。

臨床實驗證實,經常便祕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每日服用1,500毫克薑片,能有效改善便祕等胃腸道症狀。 

對於情緒緊繃導致的便祕,建議通過瑜伽等伸展運動來緩解,將四肢盡量向外伸展、撐開,以拉筋方式讓身體放鬆。

中醫理論之中,筋屬於肝的能量體系範疇,肝主風,可以帶動身體能量的循環;當循環改善之後,身體的宣洩和疏洩功能得以暢通,自然會有想排便的感覺。

此外,容易情緒緊張或壓力大而引發便祕者,可以食用薄荷,對於疏肝、緩解情緒壓力有明顯的效果;食用蜂蜜也有潤腸通便的效果。

▌腹瀉

至於腹瀉、腹痛等情況,中醫有類似西醫成藥的選擇,比如藿香正氣散和胃苓湯。藿香正氣散主要適用於進出冷氣房導致的頭痛、頭暈、腸胃不舒服、輕微拉肚子、水土不服等症狀。研究發現,藿香正氣散可以緩解寒冷潮溼環境引發的腹瀉,還可以改善腸道菌群,調節消化酶活性。

至於胃苓湯適用於熱帶國家,因為飲食或環境引起的拉肚子,並且伴隨尿液偏黃等情況。

▌腳痠

旅途中除了容易出現腸胃問題之外,也常見因為走路過多而造成腳很痠的情況,此時按摩承山穴能有效緩解;如果發生抽筋,也可以按摩此穴。

承山穴位於小腿肚的正中間,大約是膝蓋窩和腳後跟連線正中間;如果穴位不太好找,可以踮一下腳尖,在小腿肌肉隆起處下端的凹窩處,按下去會有痠脹感即是。 

▌起水泡

對於走路過多起水泡的情況,如果水泡沒有破掉,可以用鹽水浸泡,加少許大黃粉末更加有效,具有消炎作用;如果水泡已經破掉,可以用濃縮的大黃顆粒塗在起泡的傷口上。對於擔心塗大黃會疼痛者,可以先少量嘗試。

▌皮膚破皮

如果只是單純皮膚破皮,沒有水泡,可以使用蜂蜜敷破皮處;古人經常將蜂蜜用於處理跌打損傷,能加速傷口癒合,而且不容易留下疤痕。 

蜂蜜具有高滲透壓的特性,能幫助傷口自體清創,還有抗氧化、抗菌、抗發炎的成分,也有助於傷口癒合,但需要使用天然、純淨的蜂蜜,避免用於過敏體質者和對花粉過敏者。

▌喉嚨不適

有一些人出國旅遊時,可能因為睡眠不好、火氣大增、感冒等因素,而開始咳嗽,此時按壓手上的魚際穴能止咳。

魚際穴位於大拇指下方掌部骨頭的正中間,靠近骨頭內側邊緣。按壓魚際穴能舒緩喉嚨痛、喉嚨癢、想咳嗽等症狀;喉嚨疼痛者,按壓此穴會感覺特別痠痛。

喝蜂蜜水除了能止咳之外,也具有潤肺的效果。研究發現,對於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徵狀,蜂蜜比抗生素的效果更好,也不會加劇細菌的抗藥性。

另外,旅途中要常備中成藥參蘇飲,可以用於痰多、咳嗽和腹瀉,甚至胸悶、反覆發燒等症狀也適用。

不過,要注意的是,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適合的中藥也有差別,建議在出發旅行之前,請中醫師開立備用藥物。◇

延伸閱讀
揮別處暑季節 白露養出水潤肌
2025年09月01日 | 12天前
類風溼關節炎 適合哪些運動?
2025年08月25日 | 18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