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設計力量登台 松菸展出識別與自由故事

橫跨150年的捷克平面設計精華,透過國際巡展《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IDENTITY–The Story of Czech Graphic Design)正式登台!展覽由捷克中心臺北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共同主辦、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協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8月19日將在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02展間開幕,為亞洲首站巡迴。
這場被譽為「會說故事的設計展」的展覽,去年在布拉格康帕現代藝術博物館吸引3.4萬人次觀展,成為捷克最受矚目的展覽之一;今年2月首度登上倫敦,如今巡迴至台灣。展品涵蓋20世紀初至今的多元作品,包含捷克字體設計師的本土字型創作、1989年天鵝絨革命的街頭海報、布拉格地鐵「Legible Prague」導引系統,以及世界級的童書插畫、電影海報、商業設計與書籍裝幀。
策展人菲利普‧布拉澤克(Filip Blažek)表示,捷克平面設計從戰爭、極權到民主進程,一直是回應社會與政治挑戰的重要媒介,「我們希望這不只是回顧,而是一場文化行動,啟發更多人關注設計力量。」
設計是抵抗的象徵 台捷對話跨越國界
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副代表盧貝可娃(Martina Rubešková)致詞時指出,捷克的設計史是一部與時代抗衡的故事,「在自由被壓抑的年代,設計是創意的出口,也是抵抗的象徵。」她期待台灣年輕世代能從捷克經驗中找到靈感與力量。
捷克中心臺北主任馬凱棠(Markéta Lipold Záhumenská)則強調,設計是培養國民美學素養的重要媒介,從地鐵標誌到森林登山步道指引,設計早已深植日常,「這次展覽不僅是美的饗宴,更是一堂跨越國界的風格課程。」
台灣文化界齊聲響應 設計成為社會窗口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捷克文化影響深遠,從卡夫卡文學到慕夏設計,從建築與水晶到隱形眼鏡、奈米纖維等發明,展現出跨越藝術與科學的創新精神。他也透露,故宮文物將於9月赴捷克展出,延續雙方長達20年的文化緣分,並強調設計是理解社會氛圍與時代精神的重要窗口。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則期待,觀眾能夠透過這檔展覽,認識捷克平面設計的發展脈絡,從而看見設計如何承載集體記憶,感受設計所帶來的力量與價值。
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陳登欽則提到,今年4月才與捷克進行偶戲文化交流,對捷克文化的厚度與韌性深感佩服,「識別展讓台灣社會進一步理解平面設計的文化價值,也期待未來深化雙邊合作。」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台灣設計館 02展間
展期:2025年8月19日至10月12日(每週一休館)10: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