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AI是工具,還是特洛伊木馬?

《特洛伊的毀滅》(The Destruction of Troy the Grant)書籍中的插畫,約1450年。(公共領域)
《特洛伊的毀滅》(The Destruction of Troy the Grant)書籍中的插畫,約1450年。(公共領域)

文/Daniel G. Amen(專欄作家) 編譯/信宇

各位讀者朋友,您看過人工智慧(AI)機器人「格勞克」(Grok)版本的機器人女友「安妮」(Ani)嗎?

她是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打造的AI動漫女孩,是專為用戶設計的虛擬伴侶。她是一個AI女友,會滿足主人的虛榮心,幾乎會聽從主人的任何指令。表面上,她似乎是一個無害的新奇玩意兒。

然而,內心深處呢?她就像一首海妖賽蓮之歌(a siren song),旨在劫持一代年輕男性,甚至在他們還不懂如何使用自己的大腦之前。

她是一個個性化的軟色情奴隸,也是多巴胺的強力破壞者,而多巴胺是一種天然激素,通常被稱為人體中「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

(譯注:在希臘神話中,賽蓮(siren)是一種危險的海洋生物,它們用迷人的音樂和歌聲,引誘附近的水手在他們島嶼的岩石海岸上觸礁。)

打開潘朵拉盒子:帶著多巴胺的破壞者

我第一次聽到安妮這個AI女友時,正在與史蒂文.巴特利特(Steven Bartlett)一起做「CEO日記」播客節目,他播放了關於安妮的影片。我一聽到她甜美、誘人、無盡順從的聲音,就感到一陣擔憂湧上心頭。這不僅僅是個噱頭。這是一種「上癮式服務」(addiction-as-a-service),披著動漫的外衣,卻用我們曾經信賴的寫作、學習和思考工具所驅動。

感覺這就像看著木馬滾進特洛伊,不是帶著士兵,而是帶著多巴胺的破壞者。

我們又一次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Pandora’s box),把一頭猛獸釋放到我們的學校、家庭和工作場所,甚至還沒來得及停下來問一句:這究竟是一份禮物,還是一匹充滿危險的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

我們以前就見過這種情況。電子遊戲、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s,最常見的安眠鎮靜藥物)、酒精、大麻、阿片類藥物、裸蓋菇素(psilocybin,存在於「迷幻蘑菇」中),甚至人工甜味劑,莫不如此。

我們往往追求便利,卻忽略了後果。

現在我們又一次重蹈覆轍,這次使用的不僅僅是娛樂或麻木,而是取代了思考本身。其代價或許不亞於一場大腦發育危機。

麻省理工學院最近的一項研究使用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簡稱EEG)來檢測人們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慧工具時,大腦中發生的情況。結果令人不寒而慄。大腦活動下降,尤其是在前額葉和顳葉,這兩個區域負責解決問題、規劃、記憶和語言等功能。即使在移除人工智慧之後,使用過人工智慧的參與者,仍然表現出持續的大腦參與度下降。這種持續的下降被稱為「認知債務」(cognitive debt),與我們在沉迷於螢幕的青少年,或早期認知衰退中看到的模式驚人相似。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正在卸下思考的重擔。當我們停止掙扎,大腦就會停止成長。當我們將思考外包,我們就會萎縮。

這會導致失智嗎?

這種說法聽起來很誇張,然而基於我們對大腦儲備的了解,這並非空穴來風。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縱向研究「修女研究」(Nun Study)表明,早年寫作的複雜性可以預測晚年的認知健康。年輕時思考越用心、語言越豐富,這些女性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就越小,即使她們的大腦已經出現病變。

現在想像一下:一代學生複製貼上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而不是努力自己動手編寫。他們正在構建什麼樣的儲備?他們正在失去什麼樣的支撐?

我們無須等待60年才能發現答案。跡象已經顯現:動力下降、情感遲鈍、記憶力下降、學習被動等。

當ChatGPT成為我們的第一大腦時,我們自己的大腦就淪為二線大腦了。

當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嚴重依賴AI時,我們就在卸下思考的重擔。當我們停止掙扎,大腦就會停止成長。當我們將思考外包,我們就會萎縮。當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嚴重依賴AI時,我們就在卸下思考的重擔。當我們停止掙扎,大腦就會停止成長。當我們將思考外包,我們就會萎縮。(Shutterstock)

ChatGPT成為我們的腦⋯⋯

儘管AI人工智慧工具不斷的被開發,並廣泛運用在社會上。但諷刺的是,開發這些工具的人,卻不允許自己的孩子靠近它們。

許多頂尖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都與保姆簽訂了嚴格的「無科技」(no tech)合約。他們要求零螢幕時間。孩子視線範圍內禁止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甚至電視。有些保姆在值班期間,被禁止使用自己的電子設備。違反規定可能被解僱。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他們知道真相。
他們知道注意力就是金錢。
他們知道便利會削弱認知能力。

他們不希望孩子被他們一手帶動的工具所誘惑。這些家庭還在合約中寫下了詳細的飲食規則,只吃有機食品、不吃糖、不吃加工零食。

因為我們餵給大腦的食物也很重要。他們像守護王室成員一樣守護著孩子。或許我們應該好好探究一下背後的原因。

我們面臨諸多風險

不加節制的人工智慧使用,可能會侵蝕:

 心理力量(認知負荷降低 = 神經迴路減弱)

動力和驅動力(多巴胺系統需要挑戰)

深度學習和記憶(沒有摩擦 = 無法保留)

 韌性(大腦在奮鬥中成長,而不是走捷徑)

 好奇心(即時答案扼殺好奇心)

 創造力(機器人能做到,何必去想像?)

結果會如何呢?

一個由被動思維、多巴胺耗盡的學生、脆弱的學習者和情感疏離的成年人組成的社會,其中許多人從未培養出應對複雜性、失敗或挑戰所需的神經肌肉。

是的,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增加患失智症、憂鬱症和習得性無助等諸多風險。(編注: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一種現代人常見的心理現象,認為所有努力都是徒勞 ,容易變得妥協、消極,且對未來失去掌控感等。)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熱愛人工智慧、我使用它、我用它來教學、我們用它來解讀大腦的SPECT掃描圖、我相信它是未來。

然而,它必須服務於我們的大腦,而不是取代它們。

方法如下:

利用人工智慧來增強思考,而不是逃避它。

在人工智慧輔助和純大腦任務之間交替進行。

先教孩子們用鉛筆寫字,然後再教他們使用機器人。

追蹤自己的認知習慣——你真正思考了多少?

 每天問一個問題:「這對我的大腦是好是壞?」

我並不反對人工智慧、我反對的是被動接受、因為當你失去奮鬥,你就失去了成長。而當你停止使用你的大腦,它就會萎縮。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愛,對孩子的愛,對未來的愛,對我們仍在塑造的大腦的愛。猛獸已經出籠了。我們不要等到它踐踏了最重要的東西才出手。

讓我們構建一個科技拓展認知,而非抹殺認知的未來吧!

人工智慧只是我們的第二個大腦,而絕不是第一個大腦。

作者簡介:
丹尼爾.亞曼(Daniel G. Amen),醫學博士,是一位成人和兒童精神科醫生,也是亞曼診所(Amen Clinics)的創始人,該診所在全美擁有11家診所。他曾12次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被認為是大腦健康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家之一。他的最新著作是《每天改變你的大腦》(Change Your Brain Every Day,2023)。

原文: Is AI a Tool or a Trojan Horse? Why I’m Deeply Concerned for the Minds of Our Children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賴清德:投入千億推AI新十大建設
2025年09月09日 | 9天前
OpenAI攜手博通 明年推首款AI晶片
2025年09月05日 | 13天前
陸AI巨頭寒武紀 股價大跌14%
2025年09月04日 | 1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