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帶動出口 荷蘭成台歐貿易主引擎

荷蘭是台灣在歐洲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貿易夥伴是德國。圖為台灣與歐洲貿易規模趨勢圖。(財政部提供)
荷蘭是台灣在歐洲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貿易夥伴是德國。圖為台灣與歐洲貿易規模趨勢圖。(財政部提供)

【記者侯駿霖/報導】

財政部近日發布最新統計通報,今年前7月台歐雙邊貿易總額達5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6億美元,其中與荷蘭的貿易額就增加了12.6億美元,貢獻度高達9成3,成為驅動台歐貿易成長的關鍵引擎,主因台灣自荷蘭進口半導體設備的激增帶動。

根據財政部資料顯示,台灣與歐洲的貿易關係向來穩健,雙邊貿易規模自2015年的544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846億美元。德國一直是台灣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但隨著台灣與荷蘭、捷克、愛爾蘭等國的經貿關係日漸深化,德國的貿易占比已從2015年的27.1%緩步下降至今年前7月的24.5%。

與此同時,荷蘭的角色日益重要,其貿易占比從2015年的12.9%,顯著提升至今年前7月的18.7%,增加了近6個百分點,穩居台灣在歐洲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財政部分析,台荷雙邊貿易結構呈現「進口高度集中、出口相對多元」的特點,在進口方面,今年前7月台灣自荷蘭進口額達47億美元,年增率高達91.3%,主要是國內業者積極導入極紫外光(EUV)等先進微影設備,「製造半導體之機器及其零附件」進口額占比高達79%,突顯荷蘭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地位。

出口方面,台灣今年前7月對荷蘭出口額同為47億美元,但呈現年減16.9%的趨勢。出口貨品以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為主。近年受惠於全球AI熱潮,銷往荷蘭的顯示卡大幅成長,2023年占比一度衝上42.2%,成為最大貢獻來源。

財政部表示,台灣與荷蘭的經貿關係已從傳統的貿易夥伴,深化為高科技產業鏈上緊密相連的戰略夥伴。荷蘭先進設備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基石,而台灣的資通訊產品則是歐洲數位轉型的重要動能,雙方互補的產業結構,預期將深化台歐貿易動能。◇

台灣自荷蘭進口前3大貨品。台灣自荷蘭進口前3大貨品。(財政部提供)
延伸閱讀
蘇花4隧道 試辦強震警示牌
2025年08月14日 | 6天前
軍售不算貿易額 藍批不公平
2025年08月14日 | 6天前
台中地院開庭 驚見中國律師
2025年08月14日 | 6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