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談判議題複雜 經貿辦澄清未卡關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14日邀請相關部會報告,外界持續關心台美談判是否陷入僵局。行政院經貿辦副總談判代表顏慧欣對此澄清,「台美談判沒有所謂卡關問題」,雙方上週仍持續進行線上會議協商。
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中,台灣目前適用20%暫時性稅率。顏慧欣強調,「台美談判沒有所謂卡關問題」,美方7月底宣布暫時性關稅後,雙方上週仍進行線上會議,持續與美國進行協商;目前還未進入最終總結性會議的主因,是希望把涉及資通訊產業的「232條款」調查納入對等關稅合併討論,進而處理供應鏈合作,以利大幅解決貿易逆差問題。
外交部長林佳龍也透露,談判團隊都備有方案,目前已與美國貿易代表署談到「接近可以發表聲明的階段」。他指出,這場談判的後續發展,不僅涉及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灣對美投資等議題,也與其他台美經貿互動有著密切關係。
戰略考量盼合併討論
美國對等關稅上路,美國白宮日前發布行政命令,公布對台灣的20%「暫時性稅率」,雖然從4月公布的32%降低12個百分點,但台灣輸美產品除暫時性關稅稅率20%外,仍須疊加原來最惠國待遇稅率。
顏慧欣表示,美國此次談判強調「貿易優先、投資優先」為主軸,希望達成公平互惠的貿易,依逆差占美國進口值的比例設定個別國家稅率,因此談判議題涉及層面複雜,包含關稅、非關稅及貿易便捷化等貿易政策,也及於汽車、鋼、鋁、銅、藥品、半導體等「232條款」國安關鍵性產業議題,也還有防堵「洗產地」等地緣政治及經濟安全的考量。
經貿辦強調,我方主張將對等關稅和「232條款」合併討論,也出自戰略性考量,政府將爭取我國企業在美國發展最有利的公平競爭環境,促成台美供應鏈長期合作,為我國產業營造最有利的國際布局;未來若稅率協商大致底定時,更將針對稅率計算方式,力爭不以疊加原稅率方式處理。
地緣政治是重要因素
立委陳俊宇質詢時表示,暫時性稅率實施時間長度,未來是否有書面協議。顏慧欣表示,各國對美談判都是個別進行,地緣政治是很重要的因素,是美方策略性或戰略性的考量,但她不便評論是否涉及特定國家。
顏慧欣說,談判是互動過程,台灣跟美國目前還沒有進行到最終的總結性會議,目前規劃將涉及資通訊產業的「232條款」調查、對等關稅等議題一起處理,涉及範圍較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