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症發作:快不能呼吸,會猝死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表示,恐慌症(Panic Disorder)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疾病,發病若不治療,會持續發作及惡化。恐慌會無預期發作,發作前少有徵兆,發作頻率可能好幾週一次,也可能一天好幾次,但發作時間很少超過半小時。
恐慌發作地點常在人多、擁擠又閉塞的環境,如電梯、捷運車廂,甚至開車上高速公路或經過隧道時發作。恐慌症患者常被送到急診室,但各種檢查也找不出病因,患者不知自己是罹患「恐慌症」,到處看醫生,白走多年冤枉路。
陳大申分享臨床案例
■ 工程師陳小姐長期睡眠不足、忙碌超時工作,有次上班前只喝咖啡就匆忙跑進捷運站,聽見車廂關門聲突然覺得心跳加速,不能呼吸,全身冒冷汗,只坐一站就衝出車門,癱軟在月臺上。由於病況時好時壞,擔心「會吸不到空氣」,因此她不敢搭車、坐飛機,生活大受影響。
■ 國中老師李女士,一次上課時制止學生吵鬧後一直覺得心悸,回到辦公室還是心臟怦怦跳。至此開始睡不好,會在凌晨4點半就醒來,翻來覆去睡不著。後來,某次上課突然說不出話,感到眼前發黑、心跳加速、喉嚨梗塞,感覺吸不到空氣。她趕快跑出教室,不敢再回去上課。無預警發作幾次後,李老師漸漸懷疑自己不適任,擔心「我還能繼續當老師嗎?」
■ 業務代表張先生,半年前某天開車上高架橋,突然覺得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整個人覺得快要死掉」,趕緊掛急診。他跑遍各大醫院心臟科、胸腔科、腸胃科,檢查都正常,甚至有醫師對他經常半夜掛急診顯得不耐煩。王先生的家人懷疑他裝病,主管更有意無意嘲諷,讓他心情低落。
恐慌發作有13類症狀
在某一特定時間發生(通常是數十分鐘內),合併有強烈害怕或不適,出現以下4種(以上)症狀:
1. 心悸或心跳加速
2. 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3. 喉嚨梗塞
4. 全身出汗
5. 身體發麻刺痛或顫慄發抖
6. 胸口劇痛不適
7. 胃部抽痛或噁心及腹部不舒服
8. 頭暈或暈厥眼前發黑的感覺
9. 失真或失去現實感對四周環境感覺陌生
10. 害怕失去控制而即將發狂、害怕即將死亡
11. 感官感覺異常
12. 面部潮紅或冷顫
13. 害怕無法控制自己之情緒行為。
上述症狀經常配搭出現,會感到快死掉,覺得無助、恐懼,久而久之預期的負面非理性思考不斷加強,稍有症狀就更擔心恐慌再次發作,以致常合併憂鬱情緒或失眠。
恐慌症治療方式
陳大申解釋,恐慌症困難之處在未被診斷出來,治療其實很容易。
1. 藥物治療,目前抗憂鬱劑與低劑量抗焦慮劑,就可有效阻斷恐慌發作。
2. 病友團體心理治療,成員間互相支持,減輕或消除孤獨感,使情緒得以宣洩。
3. 其他輔助療效,例如衛教,讓患者了解恐慌症;透過認知行為療法(CBT),導正某些錯誤觀念,消除預期負面非理性思考,如病患常認為恐慌發作時,心跳加快會使心臟停止,呼吸衰竭導致死亡等。
陳大申建議,治療者可教導患者加強放鬆與適應技巧,讓病患了解恐慌症發作時如何處理與自我放鬆,不用再慌張跑急診,吃很多藥、做一堆檢查等不當求醫行為。
❝ 恐慌症發作雖然症狀強烈,使人
害怕恐懼,但「絕對」不會死亡! ❞
陳大申說,恐慌症相當常見,「只要能診斷出來、治療就很容易」,千萬不要著急,好好遵從醫囑,耐心服藥,只要了解恐慌絕無生命或身體的危險,自然可放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