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突破創業瓶頸 自我管理4關鍵

頂尖的領導管理者,團隊夥伴能主動將事情做好,次之者,跟著夥伴一起做,再次者自己一個人做!你希望成為哪種級次的經營者?
「老師,我的火鍋店都已經轉型了,為什麼來客數仍舊不足?」;「安顧問你好,市場上常見的促銷活動我幾乎都做一遍,不知為何營收卻不增反跌?」;「我的員工流動率似乎偏高,是不是有治本方法可以提點提點?」……
「失敗時因為放棄才會失敗,成功時持續努力,就會獲得成功。」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身為創業(操局)者,你的選擇是前者還是後者?
當局者迷 自我管理失序
「遭遇瓶頸時,請反省是否拿一年經驗用了十年?」《方法總比問題多》作者吳甘霖表示。而許多創業者無法突破經營瓶頸的最大可能——「當局者迷」,主要肇因於以下四大自我管理失序結果:
1. 只知其一,莽撞躁進
許多創業者想師法業界龍頭的經管策略,比方看到王品集團的醒獅團(品牌開創經理群)、三百策略(登百岳、嘗百家、行百里),或看到中國大陸「海底撈」餐飲集團多款加值服務,都想東施效顰,結果卻落得空有表面軀殼,尤其是內無豐沛資源者更不堪一擊。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創業者的「門道需知」是否能及時到點,順利奧援前線?是創業者即知即行的必修顯學。
2. 當下已知,卻拖延不行
「對啊,我早就想在這貼海報了!」;「真巧,我前2個月才想要用這個促銷辦法!」;「這方法早在半年前左右我就想過了。」如果「早知道」、「早想過」靈光乍現時就即做即行,創業今朝還會停滯不前?
即知即行搶速度,是21世紀做生意贏人的基礎。「光想」永遠無法達陣得分,希伯來古諺云,「人類一思考,上帝就會笑。」有其隱喻真理。切記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通常就在「脖子」以上。
3. 不知「今不進,明將退」市場通則
有位創業者,開業至今每月營收持穩,都在50萬元,他有句口頭禪「我家的經管Know how多得像山一樣高」,但卻常聽見他在業界互動中重複抱怨員工多不積極、不顧門市獲利、生意如何難做,這般大頭症,怎可能有多大的事業格局?
「坦承失敗需要很大勇氣,若遇到挫折就必須百分之百擺平它,直到解決為止。」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第1次創業時就已認清了。
古云,「不進,則退」。日本知名服裝品牌優衣庫(UNIQLO)創辦人柳井正也說,「成功,在被提及的瞬間已經陳腐!」創業者趕緊放下身段,虛心就教吧。
4. 不願授權導致計畫難周全
創業10年有餘的老江,從開店到打烊幾乎都能見到他穿梭門市忙碌的身影,並不是開店的獲利不如預期,必須時時督陣,而是他擔心夥伴們的戰鬥力不足,「不得不」親臨親為,於是他總是喊睡眠與生活品質欠佳、思考謀略逐日不振。
大陸地產大亨王石經營企業有「放權三祕訣」:允許部屬犯錯、相信部屬比自己專業、讓自己從超人變成普通人。頂尖的領導管理者,團隊夥伴能主動將事情做好,次之者,跟著夥伴一起做,再次者自己一個人做!你希望成為哪種級次的經營者?
「成功,來自於無數次的失敗。」柳井正說,火滅了可重起爐灶。但自我意識觀的良窳也占了創業成功與否極高的比例,就看你自己現在與未來的動態、動能來決定了。
(作者現職: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奇佳餐飲管理顧問公司資深專案顧問)
◎ 讀者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