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接觸化學物 增孩子未來高血壓風險

最新研究發現,媽媽在懷孕期間接觸某些合成化學物質,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出現高血壓機率明顯增加。該研究追蹤近1,100名孩童中,發現男孩與非裔兒童受影響最大。
這種化學物質被稱為「永久性化學物」(forever chemicals),因為它們不易分解,能夠在環境中和人體內長期積累。專家指出,這類物質非常普遍,幾乎所有人都能通過食物、水和日常用品接觸到。
研究發現,母親分娩後血液中某些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含量越高,孩子在青春期的血壓數值會相對偏高。具體而言,當其中三種特定PFAS濃度翻倍時,青少年的血壓百分位排名也上升1至3個百分位。
「青少年高血壓比大多數人想像的更常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阿克沙亞‧斯里坎特‧巴加瓦蘇拉(Akshaya Srikanth Bhagavathula)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表示,「現在美國大約每7名青少年就有1人血壓偏高或過高。」
他也提醒,過去20年來比例持續上升。「這不僅是生活方式的問題,還與壓力、環境暴露和更廣泛的社會因素有關。」
男孩和非裔兒童風險更高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重點關注PFAS被用於不沾鍋、抗汙布料、食品包裝與個人護理用品中,結果顯示,某些族群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
研究人員發現,當全氟癸酸(PFDA)、全氟壬酸(PFNA)與全氟十一酸(PFUnDA)濃度翻倍時,13~18歲青少年的血壓收縮壓上升1.4~2.8百分位,而舒張壓則增加1.2~2.5百分位。
特別是非西班牙裔的美國黑人小孩以及男孩。高血壓風險增加6~8%。男孩的影響在13歲以後才開始顯現,而女孩則沒有出現類似趨勢。
以往研究顯示,男孩對環境汙染物更為敏感,這可能是代謝與排毒速度較慢、體內濃度更高所致。
這項最新研究使用波士頓出生世代資料庫(Boston Birth Cohort),追蹤1,094名兒童長達12年,期間共分析了13,000多筆從2001年7月至2024年2月間的例行血壓檢查紀錄。
研究團隊發現,PFAS可能通過干擾細胞訊號傳導、誘發氧化壓力、改變脂質和血糖代謝,以及增強水和鈉的滯留,從而對血壓產生不良影響。
巴加瓦蘇拉指出,青少年高血壓是血管內皮(血管壁一層薄薄的細胞層)受損的早期警訊。「它會讓心臟與血管提早承受壓力,未來更可能出現心臟病、中風或腎臟問題。」
「我們的研究表明,胎兒期接觸PFAS與童年晚期、尤其是青春期高血壓有關。」該研究主要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研究生李澤宇表示,「這項結果代表這些永久化學物質可能造成長期且延遲顯現的健康風險。」
眾所周知,PFAS 還被證實會干擾荷爾蒙、影響青春期正常發育。
貝勒醫學院兒科心臟病科副教授賈斯汀‧扎卡里亞(Dr. Justin Zachariah)指出,保存期限長的加工食品比起洗淨過的新鮮食物更可能含有PFAS。他呼籲使用濾水器、更換炊具和衣物等日用品,並推動廠商產品標籤清楚標明是否含有PFAS。
降低孕期接觸至關重要
「要減少PFAS的接觸,尤其是懷孕期間和兒童階段,必須通過政策介入,限制或逐步淘汰PFAS出現在消費品與工業用途上,同時加強水源監測。」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張明宇在新聞稿中表示。
但,個人努力遠遠不夠。「這項研究凸顯了環境風險往往重壓在原本就處於弱勢的群體身上」,他呼籲「需要更完善的政策來減少孕期暴露,並進行長期追蹤。這不是普通家庭能自行解決的問題。」
該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PFAS濃度只取樣一次(產後不久),青少年階段的血壓紀錄也比兒童早期階段少。但,巴加瓦蘇拉仍認為這是一項「重要且及時」的研究,建立孕期PFAS暴露與青少年高血壓之間的關聯性,尤其突出了對弱勢群體影響的不平等性。
原文:「Prenatal Exposure to 『Forever Chemicals』 Linked to Teen Hypertension」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