咾咕石黃宅 台南一座百年老屋的時光縫隙

在台南市中西區信義街46巷,有一棟默默矗立百年的老宅。曾經門窗緊閉、牆體斑駁的它,如今重新打開懷抱,成為府城近年最動人的建築轉生案例「咾咕石黃宅」。
攝影家鄭建南說:「迷路只是為了尋找咾咕石黃宅。找了很久,驀然回首,才發現我來過這裡很多次。」這是一段與老宅的偶遇與重逢,也是一場與歷史的悄悄對話。
傳統與現代之間 一場不張揚的復興
黃宅原為日治時期建造,結構以咾咕石、紅磚、洗石子為主體,融合洋式山牆與台灣傳統騎樓,曾是府城老街的代表性建築之一。隨著時代流轉,它一度荒廢,破敗不堪。
如今,在新屋主與建築團隊細膩修復下,保留老屋歲月的裂痕與斑駁,同時加入現代設計語彙,轉化為一座充滿美感與歷史層次的建築美術館。
從鄭建南的鏡頭望去,斑駁牆上垂落的蔓藤、陽光斜斜灑落的窗邊女子、天井內的光影變化,每一幕都像一場靜止的戲劇。他說:「我拍得和別人完全不一樣,但那就是我看到的咾咕石黃宅,安靜、孤傲、內斂卻充滿生命。」
層層開放 像時光翻頁般的空間設計
走進宅內,視線首先被中庭天井吸引。開闊的天光灑落在灰白牆面與石柱之間,牆角還保有昔日水井與幫浦的遺跡。老天花板依稀可見歲月留下的水痕與裂紋,但燈具已換成簡約現代款式,在新舊之間取得微妙平衡。
樓上的木窗、鐵花窗櫺、浮雕山牆與手工拼貼的木門細節,保留傳統木藝之美。陽台外望,是市區林立的新式建築,對照出老屋的靜謐與詩意。
而每一根支柱、每一處轉角,似乎都默默訴說著過往故事。牆上細長裂縫中透出的紅磚,彷彿是時光刻下的書寫線條;陽光穿過枝葉投射的影子,如一幅幅會呼吸的畫。
咾咕石黃宅的重生 也是一種台南人的幸福
黃宅的復甦不只是建築的再造,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記憶延續。鄭建南寫下:「如火鳳凰般重生⋯古都又一老屋新力了,台南人真幸福。」的確,台南這座城市,擅長將古老之物重新找到生機,也願意為歷史騰出空間。
除了展覽外,一樓設有「來來」用餐區,集結「許來福豆簽店」、「森間食堂」等在地品牌,在懷舊氛圍中享用料理,是另一種文青體驗。
一棟老宅 承載記憶與未來
如今的咾咕石黃宅,不再只是被時間遺忘的空殼,而是轉化為一座與人對話、與時代共鳴的空間。攝影家鄭建南用鏡頭與文字記錄這一切,他的語調不浮誇、不矯飾,卻將那股從破敗中重生的堅韌與靜美,娓娓道來。
在這座房子裡,每一道光線、每一扇窗、每一片陰影,都是府城過去的迴響,也是未來記憶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