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身體活動不足 久坐恐增罹病風險

全台勞工人口比例占近六成,為強化勞工在職場的運動參與率,國民健康署自114年5月起,將健康職場推動模式,轉型為「健康促進自主評核制度」;據國健署調查,國人身體活動不足率偏高,逾5成國人每日平均久坐高達6小時,已成健康隱憂,增加罹病風險。
總統賴清德日前召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議,針對半數國人身體活動未達標提出策略,目標2030年身體活動人口數較2021年增加15%。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依據國際實證資料顯示,若連續久坐超過六小時,會增加心臟、骨骼、肌肉等相關疾病機率,但只要每1小時起來活動2至5分鐘,就能大幅降低風險。
小型職場面臨人力挑戰
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統計,截至2024年底,投保單位約有63萬家,其中大型職場占0.4%、中型職場占1%,小型職場占98.6%。
賈淑麗表示,小型職場常因人力不足,無法推動健康促進活動,為提高職場參與率,國民健康署將職場推動模式,轉型為「職場健康促進自主評核制度」,協助職場確認健康促進活動辦理情形,內容包含身體活動、健康飲食、體位管理、戒菸檳、癌症篩檢、慢性病管理等多元面向。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劉家秀表示,台灣邁向人口高齡化挑戰,慢性疾病占十大死因前五名,主因與國人身體活動不足有關,多數國人一天有超過三分之一時間處於職場,久坐時間長達6個小時;51%的18至64歲成人身體活動不足,不僅動不夠,蔬果攝取量也偏低,78%蔬菜類攝取不足3份、89%水果類攝取不足2份,「職場」是推動民眾健康的重要場域。
新制度推動企業自主健康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組長張國明表示,工作會影響健康,健康也會影響工作,以企業角度來講,勞工是很重要的企業資產,這已不再是一個口號,在各個領域都缺工的年代,更要好好照顧員工的身心健康。
國健署補充,新制度將鼓勵企業自主檢視、積極規劃,並落實各項健康促進活動,進一步帶動整體健康生活風潮,改善員工生活習慣。「職場健康促進自主評核制度」預估每年至少3千家企業申請,可促進超過80萬名工作者健康。劉家秀表示,今年增加獎勵,分為金獎、銀獎、銅獎,同時提供等值商品禮券,獎金最高新台幣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