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黃金逾40萬需申報 分析:中共缺錢

中共發布新規管控黃金交易,分析認為,其真實目的是金融維穩。圖為中共央行。(Mark Ralston/AFP)
中共發布新規管控黃金交易,分析認為,其真實目的是金融維穩。圖為中共央行。(Mark Ralston/AFP)

【記者李淨、駱亞/報導】

自8月1日起,中共央行將實施嚴格的貴金屬交易監管新規,要求「以現金購買黃金等貴重資產,單筆或日累計超過1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0萬8,900元)」時,必須向監管機構申報,官方稱此舉措旨在打擊洗錢活動,專家分析則認為,中共所謂的反洗錢措施「醉翁之意不在酒」。

中共央行日前正式發布〈關於印發《貴金屬和寶石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的通知〉,規定自8月1日起,境內所有從事黃金、鑽石等貴重商品交易的機構,當客戶以現金進行單筆或當日累計達到10萬元(人民幣,下同)及以上交易時,必須嚴格執行客戶身分識別,並在5個工作日內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提交詳細的大額交易報告。

該管理辦法同時建立了長期追溯機制,要求所有客戶資料與交易紀錄必須保存超過10年,並規定無論金額大小,一旦發現任何可疑交易行為都必須立即向監管部門報告。業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項政策不僅將對珠寶、貴金屬行業產生深遠衝擊,更將對現金流通秩序和公眾財務自由度造成實質性影響。

時事評論員楊威分析,中共確實沒錢了,應該早就盯上了老百姓手裡的錢,新華社所寫的「10萬元以上現金交易需上報」恐怕不是筆誤,更可能在試風向,看老百姓有什麼反應。

專家:中共或試圖延緩金融風暴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指出,中共所謂的反洗錢措施「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實目的是金融維穩,表面上是標準的金融犯罪防範措施,但實際上隱藏著更為複雜的戰略考量——透過嚴格控制居民資金流動來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爆發。

他進一步指出,金融風險的堆積與2018年開始的美中貿易戰密切相關。美國政府陸續加徵關稅,促使外資產業鏈外遷,中國出口結構受損,製造業利潤大幅收縮。與此同時,三年疫情封控政策則加劇了內需萎縮和就業壓力,為金融系統積聚了更大的流動性風險與債務違約潮。「當局並未選擇從根本上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制度性問題,而是將『反洗錢』工具化,用以加強對民間資本流動的管制。」

關於政策的戰略意圖,王赫認為,「當銀行體系出現信任危機時,民眾的自然反應是提取現金或將資產轉換為黃金等實物形式,這種行為模式可能引發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擠兌風險。」他指出,中共透過種種行政手段限制現金交易,就是為了延緩金融風險爆發的速度。

為無錨印鈔、未來資產徵稅鋪路

資本市場資深分析師徐真從貨幣政策與資本流動的雙重維度解讀了這一監管新規。徐真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由通縮向通膨急速轉換的關鍵點,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使其成為高淨值人群的重要選擇,也引起監管層的高度警覺。

「盛世買古董,亂世藏黃金。中國目前有點像進入經濟末世的狀態,中共此時強化黃金現金交易管制,很可能是為即將啟動的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無錨印鈔)預作制度準備。」

中共發布新規管控黃金交易,分析認為,其真實目的是金融維穩。示意圖。中共發布新規管控黃金交易,分析認為,其真實目的是金融維穩。示意圖。(JADE GAO/AFP)

徐真從貨幣政策角度分析:「如果中國實施進一步的貨幣超發政策,人民幣面臨大幅貶值的系統性風險將急劇上升,而黃金因其價值高度集中、易於攜帶和保存的特性,將成為資金保值與跨境轉移的理想工具。」「新規要求對黃金現金交易進行詳細登記,也有可能是為未來在特殊時期通過『實物資產徵稅』建立法律框架和數據基礎。」

徐真還指出了另一重要考量——防範非傳統資本外流通道,「這很可能是對『非傳統資本外逃管道』的精準管制,特別是通過香港、澳門等邊境口岸將黃金、寶石轉移出境的行為。相比於電子轉帳的高度可監控性,實物黃金交易的隱蔽性更強,因此監管部門加大了對這一領域的封鎖力度。」

楊威認為,中南海新的權力中心可能也怕關鍵時刻有官員要捲款潛逃,所以故意給了一個月時間,看有哪些人可能有動作,就能掌握不少官員的家底;如果要借反腐開刀的話,基本上一抓就準。◇

延伸閱讀
不敵縣城婆羅門 平民難翻身
2025年07月02日 | 3天前
川普:美印可望達協議
2025年07月02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