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併台灣矽光子廠 學者:關鍵技術應立法規範

中國印刷電路板(PCB)龍頭東山精密,計畫以59.3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40億元)收購台灣竹科光通訊廠索爾思光電,引發國安疑慮。專家表示,未來涉及到高階半導體等關鍵技術的供應鏈,應該立專法使股權結構更透明化,中資才能更快速現形。
據媒體報導,老牌光通訊廠索爾思光電未上市,卻擁有國防等級的先進半導體技術,除具備3奈米、5奈米晶片設計能力,還有矽光子關鍵技術,並持續向台積電下單。該公司在2016年與2021年兩度易手中資,中資成分早已進入股權結構,但均未主動向政府申請審查。因為東山精密在深圳證交所掛牌,6月14日發布重大交易公告,才讓外界首次確認收購案,引發關注。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指出,此案企業未上市,因此財報與股權揭露不如上市、上櫃公司嚴格,造成「股權變中資無人知」問題。政府應該規範,如立專法讓資訊揭露方面不能與一般公司一概而論,使股權結構更透明化,中資才能更快速現形。他認為,這部分需要跨部會從長計議,也不能讓中資以外的外資,因管制趨緊而不願來台投資,政府建構防護網應該要有業界參與。
經濟部:如涉國安風險可撤銷許可
投審會已收到檢舉,該案現納入投資計畫變更審查。經濟部2日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投資計畫變更申請,若該公司申請後,審查涉有影響國家安全及經濟發展之虞,經濟部可依規定廢止該公司投資許可。
經濟部表示,索爾思早在2016年即由陸資股東取得持股,當時已依《陸資許可辦法》掌握其動態。針對此次收購案,經濟部已於6月主動函請該公司說明股權結構與營運現況。收到申請案後,將會同國安局、陸委會、產業技術主管機關等單位嚴格審查。
立委籲建立台灣關鍵技術名單
立委許智傑2日表示,索爾思擁有關鍵3奈米技術,政府務必審慎評估並嚴格把關,同時要盡早建立台灣關鍵技術名單、設下防線,避免國安層級的先進半導體技術遭中國竊取。
邱達生表示,中國長期受到美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的限制,多年來透過繞道轉運進口,或以企業併購方式獲取各國關鍵技術結晶,政府須及早防範,設定能夠保障台灣產業優勢的相關規範,避免讓台灣人累積的技術資產外流。台灣應設立類似美國232條款的國安條款,針對關鍵技術外流訂定明確規範。他建議,針對高階半導體等重要技術的供應鏈企業,可考慮以專法強化股權結構揭露,以便政府快速辨識中資成分。
童子賢:戰略敏感 恐成繞道漏洞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日出席活動受訪時表示,矽光子是高度先進的戰略科技,各國都高度關注技術是否外流。他指出,中資可能藉併購光通訊廠商,再「繞道」轉個彎下單給晶圓代工廠台積電,避開美國和台灣相關管制,主管機關查清楚後,若有漏洞就補起來。
童子賢強調,過去和碩亦曾遇到高階產品模具圖遭外流事件,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製程領先地位下,技術去向勢必引發國際關注。他認為,應針對技術移轉流程進行全面檢視與補漏洞,例如不准下單先進製程等,防範「無照駕駛」的廠商透過正當管道支援不當對象。
美智庫籲美強化監管 堵技術轉移
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資深主任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於6月30日撰文,警告中共利用美國出口管制漏洞,透過開源技術如RISC-V開發高端晶片,應用於AI、雲端運算及軍事領域,威脅美國科技優勢與國安。
他指出,中共正在透過開源晶片架構RISC-V規避西方出口管制,這項開源技術由西方開發,不受目前出口限制約束。他表示,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等企業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發展基於開源平台的晶片技術,部分AI產品如「DeepSeek」已具備技術突破,資安風險亦隨之上升。
他建議美國投資國內晶片產業(如台積電設廠)、強化出口管制、禁止與中企合作開源技術,並與盟友制定統一策略,確保晶片技術領先,捍衛經濟與國防安全。◇
索爾思光電演變
1996年
索爾思前身為嘉信光電,是由任職於貝爾實驗室的台籍專家黃呈嘉博士成立,主要研發光通訊技術與產品。
2007年
美國光通訊廠MRV來台收購嘉信光電,同時與在中國收購的飛博創光電合併,改名為索爾思光電,成為百分之百的外(美)資公司。
2016年12月
MRV把索爾思出售給有中資背景的鴻為資本。
2021年
鴻為資本將索爾思轉賣給有中國國企背景的启瀾企業及一村資本,2家公司都由江蘇無錫市的國聯發展集團(簡稱國聯集團)控制,國聯集團是無錫市政府出資設立的大型國有集團。
2025年6月14日
中國最大印刷電路板(PCB)龍頭、深圳證交所上市公司東山精密發出公告,將以人民幣59.35億元(約新台幣240億元)收購索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