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人生!肌萎症患者出國圓夢

鐘育志醫師(右)長期投入SMA基礎與臨床研究,協助推動病友照護、家庭支持與病識教育。(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提供)
鐘育志醫師(右)長期投入SMA基礎與臨床研究,協助推動病友照護、家庭支持與病識教育。(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提供)

文/記者徐乃義

今年25歲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維維,靠著新型藥物與家人支持,停止運動功能惡化,甚至獲得進步。今年終於實現「東京迪士尼樂園」旅行夢想。他的故事激勵更多SMA病友勇於接受治療,獲得翻轉命運的機會!

「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發起人之一、天晟醫院兒科醫師鐘育志表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神經肌肉疾病的一種類型。SMA是一種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全球發生率約為每一至兩萬人中有1人。

鐘育志說明,SMA是因第5對染色體基因突變,使脊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逐漸退化,造成肌無力、萎縮、運動障礙,影響呼吸、吞嚥等功能,常伴隨關節攣縮或脊柱側彎等併發症。

臨床上SMA患者多為中重度肢體障礙者,依發病年齡與最高運動能力可分為四型。其中第1型(出生6個月內發病)最嚴重,占所有SMA病例的60%。SMA是目前全球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

鐘育志說,隨著基因定序技術進展,目前已有多項針對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的DMT藥物獲得美國、歐盟與日本核准上市。臺灣健保已陸續納入三種SMA藥物給付。

維維的生命故事「即使身體受限,人生依然可以活出自己。」

今年25歲的維維是SMA第2型病友,他的四肢已完全退化,無法自主移動,平時靠眼操控電腦、口控電動輪椅生活,是極重度肢體障礙者。 

維維也是一名生命教育講師,不但自行創業幫助身障朋友透過遠距工作自立生活,還出版生命歷程書籍、經營網路自媒體平臺,鼓舞更多人走過人生低谷,曾獲得「總統教育獎、十大傑出青年」肯定。

陳景維,今年25歲,現居宜蘭縣,是一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第2型的病友。陳景維,今年25歲,現居宜蘭縣,是一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第2型的病友。(中壢天晟醫院提供)

2024年10月起,維維開始服用SMA口服藥,不到一年,成功停止了運動功能退化,甚至出現身心靈功能正向改變。例如,他的右大腿開始產生肌肉痠感,感覺肌肉正在「甦醒」、肌力有所進步;同時,維維體重略增0.5Kg,整體體力提升。

因為這些小小的進步,讓他變得更勇敢,終於在今(2025)年4月分,在藥物與輔具支持下(如抽痰機、血氧機及夜間面罩呼吸器),完成人生首次出國──圓夢造訪東京迪士尼樂園。

那不只是一段旅程,而是一次突破身體與人生限制的跨越。維維說:「當身體出現哪怕一點點回應,就是希望的訊號,因為看見這些改變,才有勇氣相信──我還能繼續前進,繼續追夢。」

鐘育志表示,對極重度肢體障礙病友來說,最大的恐懼不是病情本身,而是那種「無力感」。透過醫療幫助,維維重新找回力量,不只是肌肉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因為他知道:未來,真的可以想像!

「SMA已不再是無藥可治的絕症」,鐘育志呼籲,全國現有一百多位確診還未就醫個案,及早就醫,開啟人生新篇章。◇

延伸閱讀
2025總統教育獎 60名學生綻放生命光芒
2025年05月22日 | 3個月前
A流爆發 多患者現面癱症狀
2025年01月21日 | 7個月前
身障卻不願公開 金希澈:避占用資源
2025年01月15日 | 7個月前
假貨橫行 陸肉毒桿菌中毒患者激增
2025年01月13日 | 8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