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舊時臺南 菁寮老街的熱情與緩慢

菁寮老街的熱情與緩慢,尋味舊時臺南。(nina Chen提供)
菁寮老街的熱情與緩慢,尋味舊時臺南。(nina Chen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6月的臺南,豔陽當空, 但菁寮老街仍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走進菁寮老街,彷彿穿越回5060年代。木造街屋靜靜佇立,斑駁的牆面、木窗與紅磚,在陽光下閃爍著時間的光澤。

菁寮老街曾是知名臺劇《俗女養成記》與電影《無米樂》的取景地,老街上濃厚的懷舊氣息與當地獨特的美食,吸引許多遊客來訪。然而,菁寮老街店家大多不裝冷氣,甚至連電扇也難尋,只靠老屋通風的智慧與屋簷下的樹影,為路人送來一絲絲風。老街上這些老房子,就像是熟齡的老人,靜靜訴說著鄉鎮過往的歲月痕跡。

六月末的臺南豔陽當空,午後氣溫直逼體感極限,但菁寮老街仍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廖儷芬/攝影)六月末的臺南豔陽當空,午後氣溫直逼體感極限,但菁寮老街仍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廖儷芬/攝影)
「6月8日上午,菁寮老街,熱壞了!」   旅人蘇美芳用半調侃的語氣寫下這句話。(nina Chen提供)「6月8日上午,菁寮老街,熱壞了!」 旅人蘇美芳用半調侃的語氣寫下這句話。(nina Chen提供)

這種天氣最適合晒麵線了!數十個大竹篩排開,在烈日下鋪滿白生生的意麵,陽光斜照,麵條宛如一條條金線在地面閃閃發亮。手工麵線師傅戴著斗笠,低頭翻麵的身影,與後方的紅磚老屋構成最樸實的鄉鎮風景。空拍達人Nina說,「這樣的畫面,在都市看不到,也難以重現。菁寮的每一道工序,都藏著人情與時序。」

當然,這樣的高溫裡,最讓人魂牽夢縈的,是一碗滿滿配料的古早味挫冰。老街上的挫冰攤人聲鼎沸,桌面上擺滿一碗碗不同風味:黑糖粉粿、檸檬仙草凍、芋圓、紅豆與花生粉鋪得厚厚一層,再配上一匙煉乳,入口清涼,沁入心脾。

走進菁寮老街,彷彿穿越回了五○、六○年代。木造街屋靜靜佇立,斑駁的牆面、木窗與紅磚。(廖儷芬/攝影)走進菁寮老街,彷彿穿越回了五○、六○年代。木造街屋靜靜佇立,斑駁的牆面、木窗與紅磚。(廖儷芬/攝影)
店家大多不裝冷氣,甚至連電扇也難尋,只靠老屋通風的智慧與屋簷下的樹影,為路人送來一絲絲風。(廖儷芬/攝影)店家大多不裝冷氣,甚至連電扇也難尋,只靠老屋通風的智慧與屋簷下的樹影,為路人送來一絲絲風。(廖儷芬/攝影)

老街上幾間手工雜貨與伴手禮店鋪,展示著臺灣特有的茄芷袋。這些五顏六色的塑膠編織袋,曾是農村媽媽最堅固的提袋,如今卻成了時尚文創的象徵。掛在紅燈籠與布幔之下,閃耀著一種可愛的鄉土美學。

而在老街轉角的米餅店,則瀰漫著烘焙的米香。無論是包裝好的古早味米香餅,還是試吃現作的「爆米香」,都讓人不自覺懷念起童年。這些米點,不僅是味蕾的記憶,更是文化的延續。

這些老房子就像是熟齡的老人,靜靜訴說著鄉鎮過往的歲月痕跡。(廖儷芬/攝影)這些老房子就像是熟齡的老人,靜靜訴說著鄉鎮過往的歲月痕跡。(廖儷芬/攝影)
空拍達人Nina分享:「這種天氣最適合晒麵線了。」(nina Chen提供)空拍達人Nina分享:「這種天氣最適合晒麵線了。」(nina Chen提供)

在「稻稻來」老招牌前,一對女孩撐著傘站在陽光下笑著合影,背景是一棟木造茶館與熱情招呼的店員。這就是菁寮老街的樣貌——不疾不徐,有點熱,有點黏,但很真。

你可以在這裡買到豆油、看到米倉、吃到熱呼呼的米麵點,也可以坐在老屋下,聽店家說著老街的前世今生。這份溫度,也許會讓你流汗,但也會讓你留念。

菁寮老街的熱,不僅是氣溫,更是人情的溫度。它不靠冷氣吸引你,而是靠一碗冰、一片麵線、一座老房子,讓人願意停下腳步。這裡,是臺南的老靈魂,是南風中的純粹。

菁寮一家手工日晒的製麵廠,每一道工序,都藏著人情與時序。(Nina Chen提供)菁寮一家手工日晒的製麵廠,每一道工序,都藏著人情與時序。(Nina Chen提供)
菁寮一家手工日晒的製麵廠,每一道工序,都藏著人情與時序。(攝影/廖儷芬)菁寮一家手工日晒的製麵廠,每一道工序,都藏著人情與時序。(攝影/廖儷芬)
冰店的冰跟著紅極一時的連續劇《俗女養成記》來命名。(蘇美芳提供)冰店的冰跟著紅極一時的連續劇《俗女養成記》來命名。(蘇美芳提供)
這樣的高溫裡,最讓人魂牽夢縈的,是一碗碗滿滿配料的古早味挫冰。(蘇美芳提供)這樣的高溫裡,最讓人魂牽夢縈的,是一碗碗滿滿配料的古早味挫冰。(蘇美芳提供)
「陳李月英」冰。(蘇美芳提供)「陳李月英」冰。(蘇美芳提供)
老街上幾間手工雜貨與伴手禮店鋪,展示臺灣特有的茄芷袋。(Nina Chen提供)老街上幾間手工雜貨與伴手禮店鋪,展示臺灣特有的茄芷袋。(Nina Chen提供)
老街中販售的客家花布文創品。(Nina Chen提供)老街中販售的客家花布文創品。(Nina Chen提供)
在老街轉角的米餅店,瀰漫著烘焙的米香。(Nina Chen提供)在老街轉角的米餅店,瀰漫著烘焙的米香。(Nina Chen提供)
讓人懷念的古早味米香餅與爆米香。(Nina Chen提供)讓人懷念的古早味米香餅與爆米香。(Nina Chen提供)
菁寮老街上店家林立,吸引許多遊客拍照。(蘇美芳提供)菁寮老街上店家林立,吸引許多遊客拍照。(蘇美芳提供)
菁寮老街的碾米廠。(Nina Chen提供)菁寮老街的碾米廠。(Nina Chen提供)
來老街,可以買豆油、看米倉、吃熱呼呼的麵茶,也可以坐在老屋下,聽店家說著老街的前世今生。(Nina Chen提供)來老街,可以買豆油、看米倉、吃熱呼呼的麵茶,也可以坐在老屋下,聽店家說著老街的前世今生。(Nina Chen提供)
菁寮老街的熱,不僅是氣溫,更是人情的溫度。(Nina Chen提供)菁寮老街的熱,不僅是氣溫,更是人情的溫度。(Nina Chen提供)
李連春故居。(攝影/廖儷芬)李連春故居。(攝影/廖儷芬)
老街上最老的鐘錶店。如今主人已不在店裡忙碌了。(攝影/廖儷芬)老街上最老的鐘錶店。如今主人已不在店裡忙碌了。(攝影/廖儷芬)

延伸閱讀
台經院示警:傳產辛苦 製造業連跌
2025年06月24日 | 18天前
警查槍毒 掃蕩四海幫「偽鈔教主」
2025年06月24日 | 18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