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兒少就學困境 立委、民團提訴求

立委林月琴、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以及學校教師代表4日舉行記者會,呼籲衛福部及教育部應全面檢討各縣市學校輔導教育資源的分配與運用,保障安置機構兒少的就學權益,並應規劃支持機制與配套措施,以提供機構與學校等第一線工作者足夠資源與實質協助。
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理事長徐瑜表示,根據統計,全國每萬名小學生,安置兒少不到三位,每萬名國中生約五位,但為何現場壓力會這麼沉重?因為安置的孩子其實是集中照顧、集中就學,有些特定學校、區域其實是會承擔過高的比率,而沒有額外的支援。
徐瑜舉例,以國小來說,南投縣每萬名達到18.74位,以國中來說,花蓮縣每萬名有48人是安置的國中生,這對學校的壓力很大,但目前的法規、制度並沒有給予這些學校額外的支援。
徐瑜說,他們訪談19間機構,沒有就學困擾的機構比率約28%;入學協調費時、有障礙約44%;就學後學校表示教育資源(含特教)不足,期待機構轉出約67%;學校抱怨通報案件太多,甚至質疑機構照顧不力約56%;其他,如:教師歧視、配合困難、責任錯置、程序阻礙、孩子自尊受創等問題約56%。
所以,徐瑜提出訴求,包含希望教育部跟地方政府應該主動調查這些安置兒少的就學分布,主動納入資源跟人力配置的依據,學校跟機構應該要有合作支持系統投入彈性的人力跟專業協助,再來是針對這些合作學校跟教師有沒有具體的獎勵機制。
林月琴表示,她跟部會要資料時看到兩個很無奈的問題,一、欠缺充分資訊,資源規劃難以具體落實,教育部沒有掌握跨轄安置兒少的統計數據,把問題丟給地方聯繫會議,但衛福部的業務統計也缺乏相對應的資訊產出,需要自己動手撈資料。
二、制度性支持不足,多方協作淪為空談,依規定,只明文補助「公立機構兒少」就讀學校,即便多次要求應增加補助「私立機構兒少」就讀學校,但主管機關卻始終不願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