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預報能力 氣象署導入超級電腦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右2)19日視察中央氣象署轄下的臺東氣象站。(中央氣象署提供)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右2)19日視察中央氣象署轄下的臺東氣象站。(中央氣象署提供)

【記者莊璦筠/台東報導】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推動氣象站轉型政策,氣象署長呂國臣19日表示,今年將在新竹氣象站打造「新竹氣象科學園區」,規劃建置第7代超級電腦,挹注約15億元預算,預計2027年建置完成,拚2028年啟用針對颱風、梅雨及寒流等較大天氣系統的預報模型。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19日視察中央氣象署轄下的臺東氣象站。他表示,面對極端氣候與地震風險,氣象站不僅是觀測的彙整,更是地方政府不可或缺的防災夥伴。呂國臣表示,將提升台東地區預警效能,包含優化觀測密度與精準度、提升防災氣象資訊、強化監測與預警量能,此外也會導入AI技術強化預報能力,以及建置近岸異常波浪預警系統等。

氣象站導入AI強化預測技術

呂國臣說明,AI導入氣象預報有三個重要元素,首先要有算力,透過高速電腦設備建立AI模型;其次為資料,如臺東氣象站已有百年偵測歷史,且有57個觀測站分布在整個沿海山區,形成密集觀測網,空間的廣度及觀測時間的長度,都適合提供AI模擬;最後要有AI建模能力,將由中央氣象署的AI團隊會協助地方建置。

呂國臣表示,中央氣象署將在新竹氣象站打造「新竹氣象科學園區」,規劃建置第7代超級電腦,包含土建機電及硬體設備,整體經費約15億元,預計今年啟動,2027年建置完成,拚2028年啟用;呂國臣說,在興建期間也會整理過去氣象觀測累積超過百年的數據資料,提供AI運算並建置模型精進預測,未來還會有第8代、第9代。

臺東氣象站守護災害第一線

其中,臺東位於颱風與地震熱區,根據統計,1991到2023年間共有375個颱風侵襲台灣,年平均3至4個,從台東登陸的颱風就占三成,中央氣象署臺東氣象站主任冉立群表示,由於台東地形狹長,南北兩端距離長達173公里,約台灣總長度5分之2,因此命中率較高。

冉立群也說,2016年尼伯特颱風與2023年小犬颱風侵襲台東皆造成災害,其中小犬颱風在蘭嶼氣象站測得台灣觀測史上最強陣風,每秒95.2公尺,超過17級風;2022年池上發生芮氏規模6.8強震,也對花東交通與基礎設施帶來重大影響,突顯氣象站在即時資訊發布與防災預警上的重要角色。

冉立群表示,臺東氣象站是台灣東部歷史最悠久的氣象觀測站之一,自1901年成立至今已有124年觀測歷史,除了台東與蘭嶼兩座有人駐守的署屬氣象站外,另有多達55座自動氣象站、42站即時地震觀測站,以及波浪浮標與異常波浪監測站,讓臺東氣象站成為關鍵的防災資訊支援中心,預計在2到3年內,會在增建3到5個自動氣象站。◇

延伸閱讀
日產汽車虧損 傳擬關全球7工廠
2025年05月18日 | 6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