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聯盟5/19上街 籲提高行人違規罰鍰

交通部。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交通部。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

交通部擬修法加重「駕駛人未停讓行人,致人輕傷或重傷罰鍰」,引發職業駕駛團體不滿。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協會12日指出,交通政策有針對「駕駛人」身分之虞,呼籲同步提高行人闖紅燈罰鍰至1.8萬元,19日將邀集相關團體上街抗議;交通部表示,檢討處罰是希望駕駛對行人保護要有最優先觀念。

交通部5日預告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若駕駛人未停讓致行人輕傷起罰金額修正為新台幣1萬8千元,重傷從原先的1萬8千元調高為3萬6千元,與死亡裁罰金額相同。

交通部表示,2023年起加重未停讓行人罰則後,仍有部分駕駛人未依規定停讓行人,為遏止駕駛人僥倖心態,減少行人事故發生,因此提高肇事致人輕傷或重傷的裁罰金額,最快6月底上路。

此舉引發職業駕駛團體不滿,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協會表示,交通政策有違比例原則,且對「駕駛人」身分有針對性;建議提高「行人闖紅燈」裁罰金額至1萬8千元,並於重要道路路口,加強員警駐點查緝行人違規闖紅燈行為;加強教育行人行經行穿線及違規闖紅燈罰則標示;全面落實改善交通號誌「人車分流」機制,解決都會區人車爭道的問題。

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協會表示,交通部只會裁罰卻沒有配套措施,將人民當作提款機,呼籲均衡落實工程、教育、執法等「3E工程」,要求交通部招集相關團體進行公聽會,19日將號召所有用路人及汽車駕駛至交通部門口抗議。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長林福山表示,行人安全保護是交通部及國人重要課題,修法主要是針對已造成的行人傷亡檢討,並非針對違規,交通部先從工程、教育、監理著手,最後才是配套執法;檢討處罰是希望駕駛對行人保護要有最優先觀念,透過已造成傷亡的處罰檢討,希望有更高警惕方式;至於行人方面,目前還是以加強宣導為優先。◇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