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核電歸零 台電:燃氣新機組、綠能穩供電

核三廠2號機17日停機除役,核電歸零。台電表示,今年將有近500萬瓩大型燃氣機組加入供電行列,加上再生能源支撐,可確保供電無虞。
台灣過去共3座核電廠營運,2016年核電占比超過10%,近年核電機組陸續停機,核一、核二已進入為期8年的除役過渡階段。根據台電統計,今年1到3月核能發電量占台電系統約3.6%,隨著核三2號機將在17日停機,核電歸零,台灣將進入「非核家園」。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示,按照目前估算都在安全狀況,也有新的發電機組會加入,足以彌補,今年可維持白天10%、夜間7%的備轉容量率,供電無虞,甚至到2032年前發電量都是足夠的,請民眾安心。
台電指出,已規劃今年有近500萬瓩大型燃氣機組加入供電行列,包含大潭7號機、興達新1號機、興達新2號機及台中新1號機,總裝置容量達480萬瓩,新增機組遠大於核三2號機95萬瓩,可確保民眾用電需求。
針對核電歸零後的調度策略,台電表示,近年風電、光電裝置容量持續增加,尤其光電成為白天供電好手,今年4月單日光電發電量即有超過1千萬瓩,風力發電也逾300萬瓩,風光合計占整體發電量約1/3。
除了新增燃氣機組之外,台電指出,將透過再生能源、抽蓄水力及負載管理等調度手段,維持電力供需平衡。
台電鼓勵核能單位員工轉火力電廠歷練
人員去留也是關注重點,台電目前核能事業部共1,866人,台電表示,包括除役拆廠、輻防管制、離廠偵測、廢棄物處理、高低放最終處置等,目前約有75%人力辦理核電除役工作(包含核三廠今年屆期前的電廠人力)。
至於後續核能事業部人力分配,台電表示,考量除役工作人力需求大,同時關注未來新型核能技術發展,台電將會維持核能發電技術人力,做好轉型人力與技術培育運用的規劃與準備。台電也朝向將部分核能單位人力,在符合火力電廠的專長及業務需求,且有意願情況下,調往火力電廠歷練。
賴總統日前公開表示,只要滿足核安、核廢、社會共識3個重要前提,對未來新的、先進的核能技術保持開放態度。
核能人才同時面臨斷層問題,核安會主委陳明真在立法院備詢時提到,核能人才過去20年流失很多,確實需要加強人才培育,並保持既有人力不再流失。
綜合媒體報導,核安會目前除就現職人員建立培訓制度,也與國科會跨部會合作「原子能科技學術合作研究計畫」,編列經費補助學研機構執行專題研究計畫,觸及核廢料安全議題、新核能科技、原子能及放射醫學科技應用等。
另外,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近年持續進行核融合、SMR相關研究計畫,因應2030年國際上可能有商業型SMR問世,近期已向國科會提出4年期SMR大規模研究計畫,盼爭取每年至少1億元經費,作為未來產業或國家政策引進參考。
為拚建立國家SMR研究團隊,報導說,國原院亦規劃選派學員赴歐美日等核能先進國家實驗室從事短期研究實習,或至國際知名大學修習核子工程課程,並適時招聘國際專家或旅外台灣學人,以建立國家SMR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