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魚坊的攝影心視界】綠翅短腳鵯

紅嘴黑鵯Hypsipetesleucocephalus鵯科又稱黑短腳鵯、紅嘴烏鬚(臺語)。(攝影/鄭清海)
紅嘴黑鵯Hypsipetesleucocephalus鵯科又稱黑短腳鵯、紅嘴烏鬚(臺語)。(攝影/鄭清海)

文/鄭清海

紅嘴黑鵯銜火種

閃亮飛羽黑眼瞳

春日吸蜜木棉花

原民聖鳥身靈動

叫聲多變,有狀似「小氣鬼、小氣鬼」音調的叫聲,還有像貓的「喵~喵」聲,有時還會發出短促的「唧~唧」聲。(攝影/鄭清海)叫聲多變,有狀似「小氣鬼、小氣鬼」音調的叫聲,還有像貓的「喵~喵」聲,有時還會發出短促的「唧~唧」聲。(攝影/鄭清海)

生態悅讀趣:

紅嘴黑鵯Hypsipetes leucocephalus鵯科

紅嘴黑鵯Hypsipetesleucocephalus鵯科又稱黑短腳鵯、紅嘴烏鬚(臺語)。臺灣特有亞種,大型鵯科,體長約24公分,鳥喙形狀為短錐形嘴,雌雄同色,鮮明特徵在於牠的鳥喙、腳為鮮紅色,身體其餘部位為黑色具有光澤的羽毛,並有短冠羽,次級飛羽及尾羽為灰色,眼睛為暗褐色;幼鳥羽毛呈淡灰色與褐色交雜,鳥喙為黑灰色。

布農族與泰雅族的傳說中,紅嘴黑鵯是他們的聖鳥。(攝影/鄭清海)布農族與泰雅族的傳說中,紅嘴黑鵯是他們的聖鳥。(攝影/鄭清海)

叫聲多變,有狀似「小氣鬼、小氣鬼」音調的叫聲,還有像貓的「喵~喵」聲,有時還會發出短促的「唧~唧」聲。飛行強而有力,為波浪狀。

臺灣特有亞種,大型鵯科,體長約24公分,鳥喙形狀為短錐形嘴,雌雄同色,鮮明特徵在於牠的鳥喙、腳為鮮紅色。(攝影/鄭清海)臺灣特有亞種,大型鵯科,體長約24公分,鳥喙形狀為短錐形嘴,雌雄同色,鮮明特徵在於牠的鳥喙、腳為鮮紅色。(攝影/鄭清海)

常見於山地森林,但也經常出沒於淺山森林、公園之中。(攝影/鄭清海)常見於山地森林,但也經常出沒於淺山森林、公園之中。(攝影/鄭清海)

 在布農族與泰雅族的傳說中,紅嘴黑鵯是他們的聖鳥。相傳布農族人為了躲避大洪水而跑到玉山,但因為山上寒冷又沒有帶火種,他們先後派了癩蛤蟆、烏鴉及紅嘴黑鵯去取火種,但最後只有紅嘴黑鵯忍受火種的高溫,成功用嘴及腳輪流帶著火種回來,因此牠的嘴與腳被燒成紅色,羽毛變成黑色。而泰雅族的故事則是山中發生森林大火,山神召喚飛禽來滅火,但只有紅嘴黑鵯非常勇敢的把著火的樹枝折斷並帶走,因此牠的嘴與腳被燒成紅色,身上的羽毛變成黑色。
 
 紅嘴黑鵯喜歡小群或大群體活動於樹上,以桑科果實、花苞、花蜜,及昆蟲為食物。常見於山地森林,但也經常出沒於淺山森林、公園之中。◇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