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相繼完成美軍艦大修

米格爾基思號的大修工程耗資1,200萬美元(約新台幣3.6億元),耗時5個月。三菱重工更換了米格爾基思號的飛行甲板和任務甲板上大約5,202平方公尺的防滑甲板,維修和更新了廚房、洗碗間、洗衣房和停泊區在內的29個空間及內部設施,維護和整修了超過930平方公尺的前甲板室上層建築,並且粉刷了整個船體外部。
米格爾基思號船長239公尺,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航程超過1萬7,600公里。
遠征機動基地艦是能在遙遠的海上當作軍事基地來使用的艦船,美軍使用這種艦船用來保障其他部隊在低烈度軍事衝突下的作戰。因此遠征海上基地艦船體巨大,不僅規劃有彈藥庫、油料庫、修理間、任務籌劃室,還有大量人員住艙。
與其他艦船不同,遠征海上基地艦有巨大的裝卸台,加上一些艙室可以合併、拆分進行功能轉換,所以比較容易「切換」成貨物船塢,在海上實現對大型貨物甚至超大型貨物的裝卸。
遠征海上基地艦可以部署到很多海域,降低對國外港口和岸基後勤基地的依賴。
韓國完成美軍補給艦大修
此外,韓國今年也完成了第一艘美軍艦船的維護修理服務。3月12日,煥然一新的美軍補給艦瓦利施拉號(USNS Wally Schirra)駛離了韓華海洋造船廠。
韓華海洋造船廠以6個月的時間完成瓦利施拉號的大修,工程包括船體和發動機維修、主要設備檢查和更換,及系統升級等工作。韓華海洋公司最近還收購了費城的海軍造船廠,正式進軍美國造船業。
韓國和日本船廠相繼大修維護美軍船艦,反映了美國海軍近年推動的策略,即利用盟國船廠進行戰艦維護,以減輕美國本土船廠的壓力。美軍軍艦在日韓維護的話,減少了返回本土的時間,會更快的恢復作戰執勤,對美國海軍保持在亞太地區的海上作戰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日、韓目前只維護支援艦船,未來將維護作戰軍艦,如兩棲攻擊艦和勃克級驅逐艦等主力非核動力戰艦。
提升美軍在亞洲的靈活性
一年前的2024年3月,美國海軍部部長杜羅(Carlos Del Toro)訪問韓國和日本的造船廠,希望與日韓造船廠合作維修美軍戰艦,讓美國造船廠專注於新軍艦的建造。他參觀了位於日本橫濱的三菱重工造船廠、韓國的韓華海洋造船廠和現代重工造船廠,並在講話中鼓勵日韓造船企業加大對美國商業和海軍造船業的投資。
最近十多年來,中國造船廠快速大量生產軍艦,為中共海軍打造世界數量最多的艦隊。而美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內造船產能有限、工人不足而處於落後狀態。4月7日,美國最大軍用造船廠杭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II)與韓國現代重工簽署合作協議,以協助提升美國的造船能力。
專家分析,這類合作不僅提升了美軍在亞洲的行動靈活性,也為日本和韓國造船業注入新活力。同時,美、日、韓深化軍事整合也被認為是應對中共海軍擴張的舉措。未來,美軍可能進一步擴大與日本、韓國等盟國的船廠合作,除了大修,甚至可能包括建造軍艦,以強化印太地區的美軍海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