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新聞】川普關稅戰的目的與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的全球關稅政策將帶來至少12個方面的顯著變化。(大紀元製圖)
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的全球關稅政策將帶來至少12個方面的顯著變化。(大紀元製圖)


1. 重振美國製造業

實施關稅的目的,是透過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鼓勵美國公司在國內生產,從而保護和擴大國內的產業。美國曾是全球製造業的領導者,然而隨著供應鏈的全球化,其主導地位在1990年代開始發生轉變。許多公司選擇將生產轉移到海外,以追求更低的成本。因此,美國製造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從1950年代的21%~25%下降到現在的10%左右。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這個趨勢進一步惡化。2001年~2015年間,美國有近6萬家製造工廠關閉,減少了470萬個工作崗位。

2018年12月20日,拉斯維加斯的玻璃穹頂體育場建築工地上的混凝土廠展示了突襲者隊的標誌。

 

2. 提升製造業就業

關稅可以讓本國企業有更多發展空間、擴大設備投資和增加勞動力就業等。隨著生產向海外轉移,美國製造業的就業人數持續下降,從1990年代的約1,700萬個工作崗位下降到目前的1,270萬個。產業技術和專業知識也隨之流向海外。這個趨勢對於美國「鐵鏽地帶」(Rust Belt)的許多城鎮造成了不利影響,導致了經濟環境惡化、失業率上升、工資成長停滯,並使毒品成癮問題惡化。政策制定者認為,透過實施關稅並鼓勵國內生產,可以重振這些社區。

然而,也有一些人認為,把生產轉移回美國並不會顯著增加就業,因為現代製造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自動化。

 

3. 減少貿易逆差

美國自1970年代末以來一直面臨持續的貿易逆差。2024年,逆差數字達到了創紀錄的1.2兆美元(約新台幣37.7兆元),突顯了美國對外國產品的依賴。2024年美國的進口總額接近3.3兆美元,而出口總額約為2.1兆美元。川普第二屆政府的官員表示,長達數十年的貿易失衡是不可持續的,這可能會對整體經濟造成潛在風險,威脅國家安全,削弱美國國內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政策制定者認為,關稅措施有助於扭轉這個趨勢,減少美國對外國商品的依賴。

2024年12月9日,美國加州奧克蘭,大批集裝箱船停靠在奧克蘭港。

 

4. 降低國債

為應對持續的貿易逆差,美國可能會向外國人借款,這會增加美國的外債負擔。此外,貿易逆差通常透過外國投資流入(包括購買政府債券)來彌補,這進一步推動了美國國債的成長。美國國債最近已突破36兆美元,超過了美國經濟的總規模。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在討論「雙赤字假說」(twin deficit hypothesis),這個經濟概念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即認為貿易逆差與財政赤字之間存在關聯。

舉例來說,當聯邦政府出現日常預算赤字時,它將借入更多資金。這反過來會造成利率上升,使美元走強,從而使進口商品變得更便宜,而出口商品變得更昂貴,最終,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可能相互強化。

2025年1月2日,華盛頓一個公車站的國債鐘。

 

5. 抵銷減稅成本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最近預計,關稅每年將帶來約6,000億至7,000億美元的收入,十年間約為6兆美元。這將有助於抵銷減稅的成本和潛在的財政負擔。總統川普希望將其在2017年第一任期內頒布的減稅政策永久化。為了支持新一任期的更廣泛關稅戰略,川普提議為在美國生產的公司減稅。此外,川普還承諾取消對小費、加班費和社會保障福利金徵稅。智庫「美國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預測,延長減稅政策將在十年內耗資約4.5兆美元。

2018年1月,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一家餐廳中,服務生從廚房端出餐點。

 

6. 推高通貨膨脹

由於關稅增加了進口產品的成本,商品價格通貨膨脹可能會攀升。隨著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美國企業通常會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川普總統和政府高級官員表示,關稅意味著短期的痛苦,但可能會帶來長期的經濟收益。他們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通貨膨脹的影響會逐漸減弱,因為提高關稅會促進消費轉型,購物者會購買美國製造的商品而不是進口商品。從長遠來看,這種轉變將促進美國製造業的發展並降低成本。

而一些經濟學家對此持不同意見,他們指出,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平均工資較高,而且美國製造的產品本來就比外國製造的產品更加昂貴。

2025年3月12日,民眾在紐約的超市選購商品。

 

7. 推高生產投入的成本

當關稅增加時,嚴重依賴進口原材料、機械和零部件的製造業,可能會面臨投入成本上升的問題,從而影響製造商的盈利。最近的關稅上調以及中方的報復性措施已經推高了企業的這些成本。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今年3月的報告,關稅導致價格上漲,造成製造業新訂單積壓、供應商交貨速度放緩、庫存增加等現象。

 

8. 驅動股市變化

市場對關稅的反應通常是負面的,因為關稅會擾亂全球貿易、推高價格、增加經濟不確定性甚至導致全球經濟衰退。自1990年代以來,全球貿易總量不斷成長,為投資者創造了價值並推高了股票價格,然而全球化也支持了勞工條件惡劣的廉價中國生產方式。關稅可能迫使跨國公司重新調整供應鏈,促使它們向美國轉移或將業務轉移到關稅較低的國家。最近華爾街出現股票拋售,是因為一些經濟學家、企業高層主管和投資者表達了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2025年4月9日下午交易期間,交易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大廳工作。

 

9. 影響美元強勢地位

雖然在某些情況下,貿易逆差可能支撐美元,但美元通常在貿易逆差期間貶值。當進口增加時,流出美國的美元總量也會上升。然而,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美元計價資產(包括美國國債)持續受到市場需求,這有助於強化美元。儘管如此,持續且不斷成長的貿易逆差加上上升的國債水準,可能助長通貨膨脹和推高利率,最終威脅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

 

10. 強化美國國家安全

川普政府將關稅視為應對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威脅的戰略工具。他們認為,透過保護本土生產商,關稅有助於減少美國對敵對國家關鍵商品和材料的依賴。此外,關稅還有助於抵禦因貿易逆差不斷增加及由此導致的依賴外債和投資,而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截至今年1月,中國持有7,61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國外債第二大持有國。

圖為2015年9月3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閱兵式上,中共軍隊士兵乘坐坦克經過天安門廣場和紫禁城前。

 

11. 促進與中國的脫鉤

專家和共和黨議員認為,關稅將加強美國經濟與中國脫鉤的努力。透過提高中國進口商品的成本,關稅可以激勵美國國內企業改變其供應鏈或將更多生產遷回國內。這種轉變可能會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近年來,推動減少與中國的經濟聯繫,日益成為兩黨共同關注的問題,上一屆拜登政府將這個戰略稱為「去風險化」(de-risking)。在新冠肺炎(COVID-19,即中共肺炎)疫情期間,供應鏈受到干擾,加之中共政府限制稀土出口以報復美國的關稅政策,促使華盛頓方面更加努力降低對中國商品的依賴。

2019年9月1日,加州長灘(Long Beach)的洛杉磯港,一輛卡車從海運集裝箱旁駛過。

 

12. 保護美國出口企業

川普政府表示,其他國家實施的關稅及非關稅貿易壁壘使美國出口商處於競爭劣勢。近年來,非關稅貿易壁壘(如監管、財政、環境和包裝等方面的標準)的增加,已逐漸阻礙美國商品進入外國市場。川普政府指出,「當前國際貿易的做法不公平」,因而將關稅視為一種談判策略,為美國出口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減少或消除價格管制、增值稅和其他貿易壁壘等障礙。◇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前往白宮玫瑰花園宣布對等關稅計畫。

所有圖片均由《大紀元時報》和Getty Imaes提供。

延伸閱讀
台美貿易談判傳好消息 台幣狂升
2025年05月04日 | 4天前
Shein倫敦IPO傳停滯 兩公關公司解約
2025年05月04日 | 4天前
學者:美中談判 越晚談越難談
2025年04月30日 | 8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