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霧峰光復新村 光與風的所在

台中霧峰光復新村文創園區。(廖儷芬/攝影)
台中霧峰光復新村文創園區。(廖儷芬/攝影)

【記者廖儷芬/台中報導】

走入台中霧峰的光復新村,一條蜿蜒的小溪從屋舍間流過,兩旁是一棟棟舊日省府員工宿舍,白牆、綠窗、紅瓦,古樸的時光在此緩緩流轉。而今,這裡成了台中最迷人的文創基地之一,青年創業者、手作藝術家與原住民文化推廣者,紛紛在這片土地上重新種下夢想的種子。

陽光灑落,色彩斑斕的遮陽布在空中搖曳,庭院擺滿手作攤位與懶人坐墊。耳邊傳來輕音樂與孩童嬉笑聲,一旁的「臺中市政府青創基地」木牆上,擺放著可愛的彩繪石頭貓頭鷹,彷彿在守護這片創意聚落。

舊日省府員工宿舍,白牆、綠窗、紅瓦,古樸的時光在此緩緩流轉。舊日省府員工宿舍,白牆、綠窗、紅瓦,古樸的時光在此緩緩流轉。(廖儷芬/攝影)
陽光灑落,色彩斑斕的遮陽布在空中搖曳,庭院擺滿手作攤位與懶人坐墊。陽光灑落,色彩斑斕的遮陽布在空中搖曳,庭院擺滿手作攤位與懶人坐墊。(廖儷芬/攝影)
一旁的「臺中市政府青創基地」木牆上,擺放著可愛的彩繪石頭貓頭鷹,彷彿在守護這片創意聚落。一旁的「臺中市政府青創基地」木牆上,擺放著可愛的彩繪石頭貓頭鷹,彷彿在守護這片創意聚落。(廖儷芬/攝影)

從省府宿舍到文創園地 一段城市記憶的活化

光復新村建於1956年,原是台灣省政府員工宿舍區,融合英國花園城市理念,曾是台灣第一個有計畫的新市鎮。隨著省府精省與九二一地震,居民逐漸遷出,老建物一度沉寂。

直到2012年,台中市政府將其登錄為首座文化景觀,並透過「摘星計畫」活化再生,引入青年創業與文創能量,如今已進駐超過70間店家。假日有文創市集、街頭藝人表演、親子活動,成為充滿人文風景的生活場域。

在這裡,每一步都踩在歷史上,每一間店鋪,都有一段值得聽的故事。

光復新村建於1956年,原是台灣省政府員工宿舍區,融合英國花園城市理念,曾是台灣第一個有計畫的新市鎮。光復新村建於1956年,原是台灣省政府員工宿舍區,融合英國花園城市理念,曾是台灣第一個有計畫的新市鎮。(廖儷芬/攝影)
2012年台中市政府將其登錄為首座文化景觀,並透過「摘星計畫」活化再生。2012年台中市政府將其登錄為首座文化景觀,並透過「摘星計畫」活化再生。(廖儷芬/攝影)
已進駐超過70間店家。假日有文創市集、街頭藝人表演、親子活動,成為充滿人文風景的生活場域。已進駐超過70間店家。假日有文創市集、街頭藝人表演、親子活動,成為充滿人文風景的生活場域。(廖儷芬/攝影)

林偉的植物魔法  每一片葉子都是唯一

「這個作品叫作『海金沙』。」
手作藝術家林偉一邊介紹,一邊展示他的創作。

他採用「植物魔法」的創作技法,將採集來的植物壓花、乾燥後封存,再以金屬片包覆、染色,每一件作品都像微縮自然的標本,又像精緻的佩飾。

「每片植物都是真實的,而且只此一件,因為都是手工一片一片做的。」

這種融合自然與藝術的美感,也喚起人們對土地與季節的敏感。作品不只是物件,更像是一種凝固的時光。

手工藝術家林偉。手工藝術家林偉。(廖儷芬/攝影)
這裡成了台中最迷人的文創基地之一。這裡成了台中最迷人的文創基地之一。(廖儷芬/攝影)
林偉的植物魔法,用海金沙植物做出來的飾品。林偉的植物魔法,用海金沙植物做出來的飾品。(廖儷芬/攝影)
手作家林偉的藍染作品。手作家林偉的藍染作品。(廖儷芬/攝影)

Ken的刷具革命  原木手感與環保的平衡

從事台灣製作的刷具和台灣在地茶葉買賣的 Ken 店長,選擇在光復新村創業,不只是因為這裡租金親民,更因為這裡有支持年輕人的環境與溫度。

「半間店面一個月只要三、四千,整間也才七千,還有政府輔導資源,不用砸三、五十萬才能開始。」

他的店主打以環保動物毛為素材的文創刷具,從水果刷、美背刷、洗手刷到去角質用具,每一項產品都有獨特的設計理念。

「像這款美背刷,有馬毛跟豬毛的,拉起來可以拉伸胸部,抓癢也舒服,老人家很喜歡。」

疫情期間,水果刷與洗手刷賣得特別好,替代塑膠刷具,更環保、也更有手感。Ken笑著說,「你每一筆消費,其實都是在支持年輕人創業的夢想。」

從事台灣刷具和在地茶葉買賣的店長Ken ,選擇在光復新村創業。從事台灣刷具和在地茶葉買賣的店長Ken ,選擇在光復新村創業。(廖儷芬/攝影)
「半間店面一個月只要三、四千,整間也才七千,還有政府輔導資源,不用砸三、五十萬才能開始。」Ken說。「半間店面一個月只要三、四千,整間也才七千,還有政府輔導資源,不用砸三、五十萬才能開始。」Ken說。(廖儷芬/攝影)
Ken笑著說,「你每一筆消費,其實都是在支持年輕人創業的夢想。」Ken笑著說,「你每一筆消費,其實都是在支持年輕人創業的夢想。」(廖儷芬/攝影)

林文的原住民咖啡香  從部落走進城市

另一家小店,由屏東排灣族人林文經營,以推廣台灣16族原住民族文化為理念。他不只陳列族群故事,也販售三種部落咖啡豆,來自三地門德文部落、泰武部落與阿里山樂野部落。

「我們只賣原生種,不混豆。這些咖啡樹從日本時代就種下來了,很有特色。」

林文說,很多人不知道台灣也有好咖啡,甚至有日本人特地來買,因為他們喜歡原汁原味,Made in Taiwan,and love Taiwan。

「我們不是只賣咖啡,是在說故事、傳文化。這些音樂、美食與工藝,都是台灣的文化產業。」

排灣族人林文不只陳列族群故事,也販售三種部落咖啡豆,來自三地門德文部落、泰武部落與阿里山樂野部落。排灣族人林文不只陳列族群故事,也販售三種部落咖啡豆,來自三地門德文部落、泰武部落與阿里山樂野部落。(廖儷芬/攝影)
林文說:「我們不是只賣咖啡,是在說故事、傳文化。這些音樂、美食與工藝,都是台灣的文化產業。」林文說:「我們不是只賣咖啡,是在說故事、傳文化。這些音樂、美食與工藝,都是台灣的文化產業。」(廖儷芬/攝影)
陌生的旅人來到查馬克咖啡,聽了音樂就熟悉了。陌生的旅人來到查馬克咖啡,聽了音樂就熟悉了。(廖儷芬/攝影)

一村一世界  遊走時光裡的創意生活

沿著石頭步道走逛,會遇見彩繪的「老屋小書屋」、可愛的防蚊液小木屋、提供親子體驗的「舊好再製所」、販售手作花草皂與苔球的工作坊……這裡是小孩的天堂、創作者的夢土,也是旅人忘憂的角落。

光復新村的美,在於它不刻意複製,也不急著翻新。它保留老牆、老樹、老窗,卻在其中長出新的創意、新的故事。從一片斑駁的屋瓦,到一盞手染的藍布燈,每個角落都在低聲訴說著:這裡,曾經繁華,現在也在重新發光。

沿著石頭步道走逛,會遇見彩繪的「老屋小書屋」。沿著石頭步道走逛,會遇見彩繪的「老屋小書屋」。(廖儷芬/攝影)
光復新村的美,在於它不刻意複製,也不急著翻新。它保留老牆、老樹、老窗。光復新村的美,在於它不刻意複製,也不急著翻新。它保留老牆、老樹、老窗。(廖儷芬/攝影)
每個角落都在低聲訴說著:這裡,曾經繁華,現在也在重新發光。每個角落都在低聲訴說著:這裡,曾經繁華,現在也在重新發光。(廖儷芬/攝影)

小提醒: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光復新村

建議造訪時間:假日市集為主,建議中午至傍晚前往

鄰近景點: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林家花園、霧峰酒莊

如你願意駐足片刻,這片由時光與創意交織的光復新村,會靜靜地,與你說一段故事。

每一條路都有不同的裝置藝術。每一條路都有不同的裝置藝術。(廖儷芬/攝影)
建議造訪時間:假日市集為主,建議中午至傍晚前往。建議造訪時間:假日市集為主,建議中午至傍晚前往。(廖儷芬/攝影)
這片由時光與創意交織的光復新村,會靜靜地,與你說一段故事。這片由時光與創意交織的光復新村,會靜靜地,與你說一段故事。(廖儷芬/攝影)

延伸閱讀
特教生湧入一般學校 教師求援
2025年04月15日 | 5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