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環境因素 香港民主黨解散

香港民主黨13日下午召開特別會員大會,以絕大多數投票同意授權進行解散事宜。主席羅健熙在會後向傳媒表示不便透露過多細節,並強調大部分會員均表示理解,並指出專責解散的小組已經開始物色法律顧問和會計師協助處理清盤事宜。
民主黨係1994年由香港民主同盟及匯點合併成立,創黨主席為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的李柱銘。該黨歷來是香港民主運動的中堅力量,曾為立法會第一大黨,亦長年活躍於區議會。2020年中共在港實施《港版國安法》後,多名民主黨前議員以《港版國安法》罪名入獄。中共人大常委會在2021年通過所謂「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設置嚴苛入閘門檻,民主黨與其他泛民政黨均被排除在外。
近年,民主派政黨在政治壓力下相繼解散,2023年公民黨解散時曾因難以聘請清盤人員而延誤。據了解,現時市場上願意接手政治組織清盤的會計師與律師人數極少,民主黨也面臨相同困難。
對於黨內現有資金與資產處理,羅健熙重申不會考慮海外組織,會優先考慮當地理念相近團體及慈善組織。他坦言,目前尚未開始接洽任何清盤公司,亦聽聞有不少業界人士對接手相關項目持保留態度。
對於坊間盛傳民主黨有成員曾接獲警告「若不解散將面臨嚴重後果」,羅健熙再次拒絕評論,並呼籲記者向消息來源查證。有報導指出,最少五名黨員曾被北京或中間人明示或暗示警告,不過羅健熙未作出任何回應。
被問及如何總結民主黨過去三十多年的工作時,羅健熙謹慎表示,現階段仍不適合發表個人感想,「這一刻都只有繼續工作,做好會員交託給我們的事情。」
有評論認為,民主黨的解散,象徵著自1980年代以來、在「民主回歸」理念下成長的香港民主派正式走入歷史。該理念最初源自已故中國總理趙紫陽於1984年回信香港大學學生會,提到「民主治港是理所當然」,當年讓不少憂慮中國治港方式的香港人感到安慰,成為「民主回歸派」的思想起點。如今隨著最後一個主要民主派政黨步向解散,標誌著這段歷史的終章已然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