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光拚復甦?隱藏國安危機

台北101大樓為中國觀光客大樓主要造訪景點。(交通部觀光署提供)
台北101大樓為中國觀光客大樓主要造訪景點。(交通部觀光署提供)

【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

川普關稅戰掀起全球巨浪,台灣資深媒體人趁機喊出開放中國觀光團來台,每年可賺一千億元,藍營15位縣市首長隨後也跟進。停滯5年多的陸客團,過往「一條龍」的消費模式,再次掀起國人討論。

台灣智庫日前舉辦「兩岸觀光2.0,旅遊安全誰說了算?」座談中。多位專家學者指出,中共將各種交流當作統戰工具,一條龍模式不僅讓中國旅客對台灣觀光失望,台灣民眾也怨聲載道,加上大量中資趁機進入台灣,更讓國人憂心「統戰就在你我身邊」。

對於旅遊業者盼政府早日解除「禁團令」,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則強調,真正讓「小兩會」協商走不下去的是中方,加上「懲獨22條」的發布,更增加國人赴中觀光交流的風險。

不甩禁團令?赴中旅遊化整為零出團

據最新觀光數據統計,2025年1月,中客赴台觀光人數6.1萬,與2024年同期3萬人,成長超過一倍,但相較於疫情前近24萬人次,恢復率未到三成。反觀台人2025年1月赴中人次達21.7萬,已超過疫前26.7萬人次的八成。

為何在「禁團令」未解除的情況下,會出現這樣高的數字?有旅遊業者坦承已偷跑帶團赴中,化整為零出團,以「參訪」或「自由行」名義赴中旅遊,且一樣會有地陪、遊覽車,不會被丟包變自由行。

而除了小型旅行社,今年大型旅行社也蓄勢待發,推出相關產品明確標示產品行程、出團日期、價格,行程規劃詳盡,如九寨溝、黃龍豪華8日遊5萬3,800元起等。

為進一步證實,經記者查詢台灣大型旅行業官網也可發現,如四川團20人即可成行等廣告標題,已毫不遮掩的在招攬生意。

中共政治力介入 觀光交流藏統戰隱憂

相對於國人的躍躍欲試,陸委會除了重申「小兩會」(海旅會、台旅會)協商,對保障國人旅遊安全的重要性。沈有忠指出,觀光議題若背後隱藏的是國安危機,就國家整體利益而言,不能單純去看觀光利益可帶給台灣多少GDP的成長,更要考慮的是要付出的成本,「若真的是造成國家安全的破口,這個成本可以用觀光產業的收益來取得平衡嗎?」

沈有忠指出,中國並非民主國家,可以透過政治力去控制旅遊,他舉兩組數字說明兩岸交流極端的不平等。2024年一整年台灣赴中旅遊人數約250多萬,包括團客與自由行。雖然觀光署在2024年2月初宣布禁止招攬赴中旅行團,但實際上已報名的團客仍順利出發。

反觀,陸客到台灣的數字約40多萬,但「自由行」部分卻是「零」,也就是說,實際上中國僅開放福建到金門與馬祖的自由行,這是非民主國家才會出現。

另一組數字是疫後兩岸的學術交流,台生赴中就學一年有數百人;但中生除少數交換生,念學位的人數也是「零」。

從這兩項數字,可以說明現今中國對台交流背後都帶著政治性考量,把觀光與交流都當作工具在操作,且若交流能達到他的統戰目的,其預算是沒有上限的,反之就是禁止。

中共「懲獨22條」 台人警覺風險

沈有忠提到,疫後的兩岸關係最主要的兩個變化,第一是軍機軍艦擾台已變成家常便飯;第二是2024年中方訂定「懲獨22條」,政府更須考量到國人的安全。

他說,疫情後台灣原要解除「禁團令」,未料中國用「懲獨22條」打台灣一巴掌,這樣還能鼓勵國人組團去當人質嗎?因此陸委會將陸港澳地區的旅遊風險,提升為橙色,不鼓勵旅行社用組團方式前往。

對於兩岸重啟交流的呼聲,沈有忠表示,根據陸委會做出的民調顯示,贊成由「小兩會」先溝通再恢復兩岸觀光,獲71.5%的支持。第二是支持雙邊交流而非僅台片面開放,有79.8%國人同意。另「懲獨22條」會不會影響國人到中國旅遊交流的意願,則有高達72.1%認為會有影響,「國人會覺得害怕」。

中共夾帶政治前提 「小兩會」卡關

沈有忠說,旅遊業期待「小兩會」不要卡關,盡快解除禁團令,但回顧中方卻以幾項政治前提加以阻擋,第一是「九二共識」,另一項是台灣須開放特定的「平潭航線」。

但根據觀光署入出境資料,平潭的航線是條賠錢的航線,且對岸也賺不到錢,為什麼要逼著業者開放不賺錢的航線?他推測,原因就是平潭作為兩岸融合示範區,中國希望有更多台灣人到平潭去創造一個兩岸融合的假象,這也導致到現在「小兩會」走不下去。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則指出,中共文旅部今年初公告,近期恢復福建、上海民眾赴台灣團體旅行。為什麼是這兩個地方呢?回顧過去來台旅遊最多的是江蘇、廣東,可以推測上海市雙城論壇,而福建是融合示範區,這本身就是政治操作。

日月潭為中國觀光客必遊景點之一,圖為向山遊客中心。日月潭為中國觀光客必遊景點之一,圖為向山遊客中心。(交通部觀光署提供) 

兩岸若重啟觀光 須避免「一條龍」亂象

中國對台觀光停滯5年,兩岸交流如何重啟?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指出,過去的觀光「一條龍」模式導致亂象叢生,台灣民眾怨聲載道,顯示無序的觀光交流已造成兩岸緊張。

此外,中共國內經濟疲軟,政治緊縮,出國人數大幅下降四成,出國消費亦較疫情前衰退25%,即使開放觀光,也很難期待中國旅客像過去一樣「大撒幣」。而台灣近年積極拓展國際旅客,旅客人數已恢復疫情前的水準,國人不必太緊張。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指出,過度膨脹的陸客團曾造成環境髒亂、交通壅塞,阿里山和日月潭這兩個統戰操作出來的「中國十景」完全癱瘓,附近居民不堪其擾。陸客團破壞生活品質,消費水準亦不及歐美旅客,政府應審慎考量。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說,台灣民主政治看似運作順暢,其實中共已全方位滲透文化和觀光產業,包括透過人頭進入飯店旅宿業,和「觀光一條龍」的大量中資,讓人憂心「統戰就在你我身邊」。

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則強調,應避免過去兩岸觀光一些亂象,如一條龍、低價團及資源的排擠等。重啟後,生意不能被同一家旅行社統包,且旅行社背後老闆還可能是中國人,不能讓台灣只賺到「垃圾」。

新北市九份為亞洲旅客愛遊景點之一。新北市九份為亞洲旅客愛遊景點之一。(交通部觀光署提供)

資深導遊:中共視觀光為戰略

「當中國把他的觀光產業當作戰略產業的時候,對台灣而言,那已不是經濟問題,而是國安問題。」一位資深導遊提醒。

他透露,中國對出境的旅客是採配額制,中國有四至五萬家旅行社,每個省只有六到八家旅行社可以辦出境旅遊,當這些旅行社拿到配額後,再轉賣給其他旅行社。

他說,觀光交流是一種尊重,但中國想要影響台灣人的生活、文化與工作習慣,甚至要求有些飯店,不准有什麼電視台,否則陸客就不能來住。

他說,中國過去曾給台灣旅行社的一年的配額3億人民幣,台灣人只要到廈門、南京跟北京,5天有半天行程被他們安排,一人就補助3.5萬到4.5萬元;所以台灣一些宮廟到中國被落地接待,5天行程只要1.5萬元不到。◇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