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壅塞 衛福部籲落實分級醫療

近日醫院急診壅塞議題,引發各界關注,衛福部表示,已制定短期三大強化因應策略,及中長程二大改革方向,並呼籲民眾能落實分級醫療制度,優先尋求社區診所治療。
衛福部長邱泰源24日下午親自召開記者會說明表示,衛福部已於2月8日、13日召開會議討論,並在上午再次開會討論。短期制定三大因應策略,包含:醫學中心強化院內病床調度、加強區域醫院聯防機制,並強化民眾分級就醫資訊。
中長期改革措施,邱泰源表示,將持續透過各類獎勵措施,強化護理人力整備、改善工作環境,也鼓勵各醫療院所在急重症照護上投入更多資源;此外,研議調整健保給付制度,持續與各醫院、體系共同努力改善醫院壅塞狀況。
針對中長期人力問題,自2024年3月1日起公告實施醫院三班護病比制度,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說明,近三個月醫院三班護病比執行狀況,醫學中心整體達標37%至59%、區域醫院整體達標37%至49%、地區醫院約85%至94%,其中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未能達標的主因是夜班標準未達。2025年已編列公務預算約66.85億元,持續醫院護理人力留任。
劉越萍表示,衛福部今年新增與地方衛生局同步建立各縣市醫院護理人力異動與病床調整自主通報,以協力醫院做必要應變。另為增加病床調度機制,自2025年2月13日至3月15日,健保署提供特殊病床彈性調整為一般病床之給付,以增加病床調度機制;為鼓勵醫院投入急重症,研議健保調整給付。
衛福部再次呼籲,為減緩急診壅塞,落實分級醫療制度,請民眾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能優先尋求社區診所處置,以爭取治療時效。
醫:急診壅塞原因在於供需失衡
對此,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志華24日受訪表示,急診壅塞是老問題,但今年比較嚴重,北部過年期間壅塞是常態,今年比較特別是連中南部急診室都發生壅塞。
張志華表示,原因在於供需失衡,由於流感、諾羅肆虐加上其他疾病,導致住院需求增加,另加上過年後有一波護理師離職潮,導致護理師不足、進一步關閉病房,造成供應減少,產生嚴重失衡。
如何解決急診壅塞的問題,張志華說,關鍵在於落實分級醫療,在就診部分,政府應分配資源,不該讓就醫無門檻,否則輕症都會跑至醫學中心就診;在住院部分,資源也應合理分配,而資源掌握在政府手裡。
立委:護理人力、健保點值不足
對於急診壅塞問題,台灣急診醫學會也發聲求助。對此,國民黨立委陳菁徽24日表示,根本原因不是病床、ICU(加護病房)床位不足,而是護理人力、健保點值的不足;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指出,這問題源自很久了,但一開始覺得不是問題,沒有解決,現在就爆炸了。
陳菁徽表示,急診醫學會提到,急診壅塞絕對不是因為流感或是諾羅病毒的大爆發,根本原因在於後面的病床或是ICU的床位不足所造成的。而衛福部至今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為什麼我們的病床會不足呢?就是護理人力的不足,還有健保點值的不足。
陳菁徽指出,衛福部召開會議,還只找了所有的醫師團體,卻缺乏護理師團體,表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衛福部說,叫大家分流要執行,叫大家要增加病床,但是病床根本就開不出來。護理師不足、人力不足、健保點值不足,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陳菁徽也提到,給護理師的白班津貼,研擬至今快要一年了,都還沒有發放出來,護理環境、急診環境沒有絲毫的改善。她強調,衛福部必須盡快用最快的速度,不管是改善工作環境或是提高津貼,或是提高健保點數,甚至是總統賴清德承諾的,健保點值達到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