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醫談養生】胃要慢慢養,甩掉胃藥依賴

中醫觀點「胃要慢養」,沒有一吃病除的特效藥,怎麼養胃?(123RF)
中醫觀點「胃要慢養」,沒有一吃病除的特效藥,怎麼養胃?(123RF)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氫離子幫浦制酸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是目前治療胃食道逆流與胃潰瘍、胃發炎、十二指腸發炎最常用的胃藥。有些人一痛就吃胃藥長期依賴,使腸胃更弱惡性循環。中醫觀點「胃要慢養」,沒有一吃病除的特效藥,怎麼養胃?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在過去許多年,胃、十二指腸問題都會一步一步的開藥,首先開胃乳片,不行了再開H2受體拮抗劑(H2 receptor antagonist,H2RA)又稱組織胺2受體拮抗劑(H2 blocker),是一系列阻斷組織胺作用於胃黏膜壁細胞上的H2受體,從而減少壁細胞分泌胃酸的藥物。最後才使用效果更好的PPI。 

這些藥的治療目的都是要減少胃酸分泌,但一個比一個強,到了PPI這個階段,胃酸已完全被阻斷,一點點的胃酸分泌都沒有了。在醫療競賽的大環境下,藥效差的漸漸被遺忘,只剩下藥效極強卻副作用不小的獨占鰲頭。胃酸分泌減少,當然可以減少胃酸對胃壁的侵蝕,但是上帝造胃,要分泌胃酸,就是要用來殺菌,一下胃酸都沒有了,腸胃的毛病就會增加,消化功能也會減弱,長期來講,很多人沒有在治療期間好轉的話,就會形成倚賴,造成一年365天,天天吃PPI的窘境,也飽受消化不良之苦。 

腸胃反映情緒壓力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都知道胃、十二指腸發炎的主要原因就是情緒波動,不論是緊張、壓力、焦慮或生氣,都會促使胃酸分泌增加,胃壁抵抗力變弱,從而造成胃潰瘍,發炎等問題。中醫治療經驗告訴我們,胃病沒有特效藥,不是說吃了PPI就一勞永逸,或吃了什麼健胃散,胃就馬上好起來,沒有這回事,因為胃病一定要慢慢調養,所謂「三分治療七分養」,不但要吃些有益腸胃的中藥,還要保持情緒穩定,不讓心情有大幅的波動,飲食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這樣才會漸漸康復。

中藥讓胃壁變強壯

中藥治療,一是增加胃壁抗酸、抗腐蝕能力,這是西藥所沒有的;二是中醫透過健脾疏肝方法,達到健脾養胃目的,讓情緒更穩定。首先可用海螵蛸這味中藥,既可中和胃酸,又可溫胃健脾,再來是選用一些健胃中藥,如桂枝、延胡索、牡蠣、小茴香、砂仁、甘草、良薑,有強健胃壁功效,再來可選用當歸、白芍、柴胡、薄荷、白朮、茯苓等疏肝醒脾,讓情緒較為歡愉,這樣子慢慢調養,才有希望把PPI倚賴的問題矯正,脫離消化不良之苦。◇

延伸閱讀
川普推升黃金熱 金價破2900美元
2025年02月11日 | 11天前
房價鬆動 待售屋開價下修
2025年02月11日 | 11天前
馬斯克3兆買OpenAI遭拒
2025年02月11日 | 11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