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踩雷!與憂鬱症親友的有效對話

憂鬱症患者的心聲和專家的反饋,提出4個常見誤區,並給予適當應對的建議。(Shutterstock)
憂鬱症患者的心聲和專家的反饋,提出4個常見誤區,並給予適當應對的建議。(Shutterstock)

文/安琪

許多人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罹患憂鬱症的親友,要如何與其進行有效對話,仍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有時出於好心的話語,反而讓患者更加沮喪、深受傷害,或是大發雷霆。所以拿捏該說與不該說之間,猶如在高空中走鋼索,有時甚至會深感困惑、心力交瘁。

為此,本文統整憂鬱症患者的心聲和專家的反饋,提出4個常見誤區,並給予適當應對的建議。

誤區1. 自以為是的寶貴意見

陳腔濫調無助益 無言傾聽是良策

不要說!

你就想開一點嘛!事情都有正反兩面,何不學習看光明的一面?」

快樂的權柄握在每個人的手上。想過怎樣的生活,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大家健康雜誌》曾指出,憂鬱症有別於一般情緒低潮,不是對憂鬱症患者說說道理就能見效,所以在缺乏了解的情況下,隨意提供建議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幫助患者的首要認知就是:不要急於解決患者的問題,最好是先鼓勵患者說出心中感受。 

可以說:

我很願意聽你發洩心中的苦楚。」

你對我真的很重要,請告訴我怎樣做才能讓你好過一些? 」

誤區2. 責備口吻說話

嚴厲指責傷關係 設身處地替他想

不要說:

快起床!老賴在床上,什麼事也不做,怎麼行!」

幹嘛老悶在家?你怎麼一直都這麼萎靡不振?」

可以說:

你每天早上似乎都面臨著困難起床。有需要我協助的地方嗎?」

我知道你很不想出門,我們一起去散步,看一場你喜歡的電影或從事你曾熱愛的活動,如何?」

誤區3. 相提並論 看輕內心痛苦

輕忽痛苦要不得 真切關愛撫傷痛

不要說:

比起非洲難民,你幸福多了,你有什麼好憂鬱的?」

與我們經歷的大風大浪相比,你的問題簡直是微不足道。」

這點小事就讓你如此難過,你會不會小題大作了點?」

至少你還有工作、家庭和健康。事情根本沒那麼糟糕嘛!」

堅強點!懂得珍惜你所擁有的,就會發現其實沒什麼好哭的。」

你何不參加愛心或公益活動,就不會只是一味的看到自己的不幸。」

人生就像是潮水,有起有落,這很正常,不要再鑽牛角尖了! 」

話中帶有任何評論或批判字眼,絕對起不了安慰作用。這會讓患者在遭受煎熬之際,認定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加深其挫敗和羞愧感。 此外,憂鬱症患者通常不願意向外尋求援助,他們深信沒有人能體會其心中的苦,因此感到極度的孤寂。 

要讓患者首肯接受治療,首先,要表達你的憐憫之情,並且適度展現同理心,讓患者相信你真正在乎他。 

可以說:

我雖然無法想像你有多難過,但是請相信我的確很同情你。」

我希望能給你一個溫馨的擁抱,讓你好好大哭一場。」

我雖然無法體會你的感受,但是我很在乎你,也很願意幫助你。」

你不需要獨自面對這個困境,只要你開口,我隨時都樂意協助你。」

我相信如果你能選擇,一定不願意罹患憂鬱症。我們共同找尋治療方案,好嗎?」

你似乎面臨很大的難題,我們一起解決,如何?」

誤區4. 直白指出患者情況

耐心陪伴燃希望 憂鬱陰影漸遠離

不要說:

你可不可以別再『我—我—我—』,你不感到厭煩嗎?」

又來了!你可否別再自憐自艾,這樣做只會讓你變本加厲!」

憂鬱症患者經常使用「反芻思考模式」,例如: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我到底會不會轉好、我是不是沒希望了等,在這樣反覆循環思考之下,很容易讓其自憐自艾,進而引發重鬱症。 

記住要耐心陪伴和持續打氣,能點燃患者希望的燈火,同時藉助專業治療,逐漸引導患者走出憂鬱的幽谷。 

可以說:

無論要經歷多長時間,治療需要多久,我會一直陪伴著你。」

儘管你認為看不到希望,但我確信這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你會恢復往日的光彩。」

你也許很難置信,但是我深信只要雙方持續努力,情況是會獲得改善。」◇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