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大撤離 陸員工減700萬
近年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大批外資企業撤離中國,就業人數隨著減少。根據中共經濟普查,中國外資企業就業人數5年從2,824.2萬減少至2,040.9萬人,減少783.3萬人,降幅27.7%。
外企就業人數仍持續減少
據中共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截至2018年末)及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截至2023年末),港澳台商投資的工業企業就業人數從940.8萬人減少到至726.5萬人,外商投資的工業企業就業人數從965.3萬人減少至726.4萬人,分別減少214.3萬人和238.9萬人。港澳台商到大陸投資,享有中共政府對外商同樣的投資待遇和優惠政策,統計時,把港澳台商投資的企業歸入外商投資企業,也與經濟學界對外資的廣義說法一致。
根據兩次經濟普查結果,2019年到2023年5年間,外資企業就業人數從2,824.2萬人減少至2,040.9萬人,總計減少783.3萬人。其中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和建築業)外企就業人數從1,929.9萬人減少至1,465.9萬人,減少464萬人。第三產業(不含房地產業,因中共第四次普查數據缺失房地產業的外資部分)外企就業人數從894.3萬人減少至575萬人,減少319.3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外資仍持續撤離中國,外企就業人數還在持續減少。根據中共商務部數據,2024年前三季,中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FDI)6,406億元人民幣,年降30.4%。此外,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第三季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直接投資負債減少81億美元,連續兩季為負值。
受川普「關稅」影響 外企加速撤離中國
川普勝選後,路透社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川普將在明年初,對中國商品實施新一輪關稅,可能為38%。韓國《朝鮮日報》報導,受川普勝選影響,在中國投資規模龐大的韓國半導體企業,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SK Hynix)已經全面取消在中國的增產計畫。
日本野村資本市場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關志雄(Chi Hung Kwan)分析指出,美國、日本、歐洲很多企業為應對增高的地緣政治風險,正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度,加速從中國撤離。
關志雄認為,導致外企撤離中國的原因是投資環境的變化。主要有:美中對抗加劇;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在中國生產成本上升;中共加強所謂安全法規;與中國當地企業競爭激烈;重組全球供應鏈;中國排外情感高漲。◇
2023年/2024年12家跨國高科技企業退出或縮減中國業務 | |
富達國際 | 2024年底前,中國業務部門裁員約500人。 |
思科(Cisco) | 2024年9月裁減大連工廠300人,該年第二波裁員。 |
IBM | 2024年8月關閉中國研發部。 |
微軟 | 2024年5月撤離中國區AI團隊。 |
亞馬遜 | 2024年4月中國區雲計算部門裁員數百個職位。 |
趨勢科技(Trend Micro) | 2023年12月研發中心撤離中國。 |
思傑(Citrix) | 2023年11月退出中國市場。 |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 2023年11月MCU團隊全面撤出中國。 |
輝達 | 2023年10月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
高通 | 2023年9月中國區大面積裁員。 |
領英(LinkedIn) | 2023年8月旗下中國平台「領英職場」正式停運。 |
路坦力(Nutanix) | 2023年初退出中國市場。 |
資料來源:新聞整理 製表:蔡睦月 |
2024年11家跨國製造企業退出或縮減中國業務 | |
德國大眾 | 9月宣布2025年關閉與上汽合資的南京廠。 |
豐田汽車 | 9月宣布關閉子公司上海日野發動機廠。 |
本田汽車 | 武漢合資廠8月全面停產,裁員2,500人。 |
瑞士利勃(Liebherr) | 8月1日關閉位於徐州的混凝土工廠。 |
日企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 | 8月宣布,無錫工廠2025年上半年全面停產,預計裁員超1,300人。 |
新日鐵(Nippon Steel) | 7月退出與上海寶鋼合資的「寶鋼新日鐵汽車板有限公司」。 |
日本加藤工程機械(KATO) | 7月12日正式退出中國市場,解散崑山市的合資工廠。 |
日產汽車(Nissan) | 6月關停常州工廠。 |
群創(台灣第一大液晶面板製造商) | 10月31日宣布將南京工廠出售給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
戴爾 | 4月廈門工廠裁員幅度達50%。 |
普利司通(Bridgestone) | 2月29日關閉瀋陽工廠,裁員1,200餘人。 |
資料來源:新聞整理 製表:蔡睦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