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權調查失真 教育部:邀學生參與改善

學生和公民團體23日舉行「退回重做!學權調查背離現實,教育部勿自欺欺人」記者會。(記者宋碧龍/攝影)
學生和公民團體23日舉行「退回重做!學權調查背離現實,教育部勿自欺欺人」記者會。(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

教育部日前公布2023年〈學生權利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整體學權平均指標已達94.1%,相較2020年的91.7%更為上升。不過,多個學生團體23日指出,每間學校僅抽選5位學生填答,未必能正確、客觀認知各個族群學權現況,恐有失真疑慮,呼籲退回重做。教育部回應,將邀請學生團體參與討論,啟動改善調查機制,優化相關調查的程序及效益。

為落實保障學生權利,教育部繼2017年及2020年後,2023年續行第3次學生權利調查,以學生受法律保障的利益觀點出發,包含學生自治、學習與受教權、表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隱私權、平等保障、學生獎懲與申訴、學生勞動權益等8大項度,設計69題問題採計58項指標,具體且全面衡量152所公私立大專校院有關學權保障制度的建構與執行概況。

臺灣學生聯合會副祕書長馮輝倫指出,該調查報告從填答者的選擇、問卷設計及題目設定皆存在瑕疵,導致顯示出結果的偏差,例如:問卷的填答者是從校方提供10位代表中抽5位填答,但填答者若為非身心障礙者未必能充分理解無障礙設施情況,恐導致誤判實際狀況。另外,問卷題目定義模糊,填答者可能會有不同理解,如有題目問及是否有採取「具體措施」鼓勵學生參與學生會,但填答者對具體措施的認定標準很可能因人而異。

馮輝倫認為,調查報告應該要能呈現出實際使用相關校園制度、器材或設備的學生的實際感受與保障,而非側重於實際制度,教育部還需要更多細部調查與檢討。

EdYouth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理事長李瑞霖表示,該調查報告只著重於制度建立與否,但無法反映出制度是否有實際落實及學生的滿意程度,在少數群體受教權問題上尤為明顯,各校間仍存在嚴重落差。

學生團體共提出4項訴求,包含要求教育部退回並重啟調查,應要能反映學校現場實際狀況;強化制度落實與成效評估;加強對新住民、原住民以及身心障礙學生群體等多元學生群體支持;擴大調查範圍涵蓋國教端學生,並呼籲教育部即刻採取行動。

對此,教育部回應,現行大專校院學生權利調查自2017年起實施,每3年調查1次,均維持均維持八大項度,問卷設計及抽樣有其一致性,因此調查結果的比較,仍具有參考價值。

教育部表示,在實施調查前,題目皆經過蒐集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學生團體等多元意見進行檢討及修正,該調查目的為精確掌握制度建立狀況,有關各大專校院實際狀況就現實觀察而言,仍有可精進空間。

關於學生團體反應,對於現行調查對象選擇、問卷設計及題目設定、擴大調查的範圍等建議,教育部表示,未來將邀請學生團體參與討論,並啟動改善調查機制的研討,讓大專校院學生權利調查的程序及效益越來越好。

延伸閱讀
憂大麻氾濫 立委提修法嚴懲
2024年09月13日 | 2個月前
教育部保障成年隱私權 將重點輔導
2024年09月12日 | 2個月前
補習班屢違規 監院糾正北市、竹市
2024年09月04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