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餓,但不吃不可?
人們每天都要吃東西,難免會有特別喜歡的食物,甚至產生不吃不可的強烈慾望。如果這些是高鹽、高糖或高脂肪的不健康食物,那麼愛吃這些食物肯定不利於健康。對此,有專家分享了如何抵制這種慾望的幾個方法。
澳洲西雪梨大學心理學副教授魏德曼(Gabrielle Weidemann)與蒙納許大學心理學研究員馬爾貝格(Justin Mahlberg)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說,對食物的渴望,是對吃東西的強烈慾望或衝動,通常針對某種特定的食物。
他們寫道,人們會藉由學習來了解食物的口味和氣味,也會知道可以在哪裡再次找到這些食物,尤其是富含鹽、糖或脂肪的食物。
有些東西會促使人們享用特定食物,例如誘人的廣告或香噴噴的氣味,這些東西都會讓人們對食物產生渴望。
這會引發生理上的反應,例如:流口水或胃部活動,這些反應多半是自動的,很難加以控制。
在出現這些生理反應之後,吃與不吃的選擇,取決於一些複雜的因素,例如:食物的成本、是否容易取得、吃了是否還能達成健康目標等。
壓力也會讓人們吃得比較多。當人們在肚子餓時會吃得比較多,低估卡路里的影響,而且會認為吃比不吃更有利。
萬一人們因為受到外界刺激而想吃某種食物,但手邊又沒有這種食物,那該怎麼辦呢?
為何會造成這種現象?
這兩位學者說,先前有研究顯示,此時你會尋找讓你感覺良好的東西。比如說,當你看到別人在吃甜甜圈,但你手邊沒有甜甜圈可吃,你可能會吃洋芋片,甚至喝飲料。
但他們的新研究發現,人們在這種情況下,會尋找比較特定的食物。舉例來說,如果洋芋片廣告讓你想吃東西,你可能會想吃鹹的食物,而不會想吃甜的蛋糕。
環境中的線索,不光是會讓人們產生對食物的渴望,也會使人們尋找特定的食物種類,例如鹹的、甜的或含乳脂的。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照護體系(UCLA Health)的首席臨床營養師摩斯(Erin Morse)此前告訴「網路醫生」(WebMD)網站說:
對食物的渴望與飢餓無關。
「飢餓是我們的身體和大腦需要食物和健康的東西,來補充能量和營養。」摩斯說。
相較之下,對於食物的渴望只是「我們的身體告訴我們,我們想要吃點東西。」
她提到,她經常聽到她的病患對食物的渴望,尤其是「超加工」和「鹹、甜、脆」的零食。洋芋片和薯條最多,其次是甜甜圈、餅乾和蛋糕。
如何抵制對特定食物的渴望?
魏德曼和馬爾貝格指出,人們大多無法控制環境中出現的食物線索,以及它們引發的渴望。但你可以嘗試以下的5個方法,來控制你選擇食物的情況:
▍承認你有這種渴望,並思考以比較健康的方法來滿足它。比如說,如果你愛吃洋芋片,你能否改吃鹽分比較少的堅果?如果你愛吃甜的零食,你可以改吃水果。
▍避免在肚子餓時買東西,事先列出購物清單,避免受到廣告的引誘,而產生購物衝動。
▍在家裡,讓蔬菜和水果很容易看到和取得,像堅果或原味優格之類,富含營養和纖維的未加工食品,也可以多吃一點。如果可以的話,把高鹽、高糖或高脂肪的不健康食物,從你家移除。
▍確保你的飲食目標是明智的(SMART)。這意味著它們是具體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實現的(Achievable)、相關的(Relevant)和有時限的(Time-bound)。
▍善待自己。不要因為吃了不符合你健康目標的東西,而責怪自己。只要繼續努力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