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牡蠣產業存三困境 越南蚵進口衝擊最大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中秋節將至,牡蠣是烤肉受歡迎食材之一,隨著國產牡蠣生產量逐漸下滑,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進口牡蠣占比逐漸增加,衝擊台灣牡蠣產業,專家分析,目前台灣牡蠣存在三項困境,其中以越南蚵大量進口最為嚴峻,直接影響國產牡蠣產業鏈各環節,建議能從加強查驗頻率、明確標示產地,現象或限期進口方式因應,另外,提升國產品質也很重要,有助於市場區隔。

臺灣牡蠣的主要產區,以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等四縣市為主,其牡蠣產量與產值約佔總量的92%。據漁業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國產牡蠣的生產量呈現逐年下滑趨勢,國產牡蠣產量從2018年的2.2萬公噸,到2022年降至1.6萬公噸,反觀進口牡蠣的數量,以從2018年1810公噸,短短五年時間,到2023年增長至6653公噸。

國產牡蠣產業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在市場中找到差異化和價值,成為迫切且亟待解決的問題。水產試驗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清閔向《大紀元時報》表示,經過實際了解養殖戶狀況,歸納出普遍存在的三大問題。

楊清閔表示,最大問題就是越南蚵大量進口,衝擊國產牡蠣產業鏈各環節,以前相貌不佳的牡蠣,還是有盤商會收,但隨著越南蚵大量進口,變成這些牡蠣滯銷2等問題;二為養殖環境淤沙情況惡化,潟湖逐漸陸化,變成附苗延遲。

楊清閔表示,最後則是解決牡蠣的病蟲害「蚵螺、蚵蛭」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水試所已提出相關解方及建議。

對於如何解決越南蚵大量進口的問題,楊清閔認為,應加強進口查驗頻率,明確標示產地,或能以限量、限期進口等方式因應,另外提升國產品質也很重要,以利市場區隔。

為鑑別境外牡蠣與國產牡蠣之間的差異,水試所歷也開發出牡蠣多重元素檢驗方法及牡蠣物種的鑑別檢驗方法,讓境外牡蠣現形。

農業部水試所副研究員蕭聖代向《大紀元時報》表示,近年已針對台灣及鄰近國家的牡蠣種類進行調查,發現台灣、越南,及中國南部養殖的牡蠣都是葡萄牙牡蠣,而歐洲、日本、韓國、中國北方則養殖太平洋牡蠣,兩種牡蠣對環境溫度的適應性完全不同。

檢測方式,主要是以牡蠣體內的元素進行判讀,先是確認牡蠣種類,接著進行判定是境外或是台灣當地的牡蠣。蕭聖代表示,以目前來講,全世界約有九成是大平洋牡蠣,台灣則只有養殖葡萄牙牡蠣,境外牡蠣則是以「越南」為大宗,目前也已建置越南資料庫,能夠釐清台灣與越南牡蠣之間的差別,至於其他葡萄牙牡蠣的產區,也會盡速建置相關資料庫。

延伸閱讀
越南進口牡蠣暴增 立委籲持續抽檢
2024年02月05日 | 11個月前
拾獲巨無霸牡蠣!1.3 公斤逾30歲
2019年07月12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