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冠海星大爆發 清除工作船「棘」刻出擊
東沙環礁擁有豐富多樣的珊瑚生態,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每年於環礁海域進行固定測站調查監測,以掌握珊瑚礁健康狀態。今年4月在東沙外環礁調查,北側、東北側與東南側海域皆無發現棘冠海星,但在西南側海域發現棘冠海星數量異常增加,珊瑚已被啃食。
潛水人員6月至8月間進入西南側海域詳細確認,證實棘冠海星分布熱區範圍約有60公頃,估計至少5萬隻。必須立即進行清除,建立隔離帶,以防止棘冠海星向其他海域擴散,避免造成珊瑚礁生態災難。
海管處於6月6日起展開移除作業,期間邀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中山大學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等相關專業人員下水清除棘冠海星,截至目前為止,累計清除3,293隻。
為避免棘冠海星進一步向內環礁或外環礁東側擴散,海管處規劃長期清除作業,擴大招募102位潛水志工,加上39位長期合作的研究團隊、特戰志工及國家公園署等專業夥伴,合計141位潛水高手共同組成「東沙突棘隊」。
突棘隊成員以東沙島為基地,分批搭乘民航機登島後,運用中山大學東沙國際研究站的研究小艇,在風浪許可下,往返外環礁清除棘冠海星。
另外,海管處規劃在東北季風來臨前,增加一趟次專船作為海上作業平台,租用具備「船宿潛水」功能的「維多利亞76號」,8月23日出發,預計8月24日抵達東沙外環礁現場,連續5天停留東沙西南側海域,執行清除棘冠海星工作,預定8月29日返航高雄港。
工作船啟航前,海管處長徐韶良登船為隊員們打氣,強調「海上行動一定要聽從領隊指揮」;「安全第一,寧可錯過一萬隻棘冠海星,也不可流失一個人」。
海管處指出,本次任務不論是在海上航行或是水下清除棘冠海星,過程均非常辛苦且具有一定危險性,尤其東沙外環礁西南側海域在夏季受到南海季風流及內波影響,海況瞬息變化,海管處特別協請海巡署東南沙分署加強安全維護,提供最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