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冠海星大爆發後續 海管處:建防火牆阻擴散

潛水人員撿拾棘冠海星,海星刺有毒,被螫到會抽痛。(台灣珊瑚礁學會提供)
潛水人員撿拾棘冠海星,海星刺有毒,被螫到會抽痛。(台灣珊瑚礁學會提供)

文/記者徐翠玲

2024年東沙棘冠海星大爆發,這是臺灣史上第三次爆發。《大紀元時報》於上週專題報導,專訪台灣珊瑚礁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探討了關於棘冠海星爆發原因及其造成的生態危機。本週,我們將請教海洋管理處研究員秦啟翔,繼續追蹤報導針對海星爆發熱區,研究團隊如何建立防火牆,持續清除作業。

東沙環礁海域於6月第一次進行棘冠海星清除後,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東沙島上研究團隊繼續清除,同時緊急招募志工參與清除作業。除了在棘冠海星爆發熱區建立防火牆外,海管處表示,明年仍將繼續清除作業。

棘冠海星有如蝗蟲過境,造成珊瑚大量死亡。(台灣珊瑚礁學會提供)棘冠海星有如蝗蟲過境,造成珊瑚大量死亡。(台灣珊瑚礁學會提供)

棘冠海星肆虐東沙環礁珊瑚,海管處研究員秦啟翔說,希望在棘冠海星爆發熱區藍洞以西到礁臺(航道邊緣),也就是外環礁正南至西南角4公里建立防火牆,把棘冠海星限縮在這4公里內,盡量不要讓牠再往外環礁東或是北、西擴散。

東沙外環礁像個反C字型,反C字左下角切口處為航道位置。秦啟翔表示,他從北邊到東邊、南邊繞行環礁海域,繞了三圈三遍都沒有發現棘冠海星,西邊也是,而且珊瑚狀況還蠻好的,唯獨南邊藍洞以西出現問題。

「東沙比較幸運的一個地方」,秦啟翔說,推測因為地理隔閡,加上海流漂流方向,剛好把棘冠海星限制在那地方。地理隔閡部分,像航道基本上都是沙,沙地沒有棘冠海星要吃的東西,而且牠們也不喜歡沙地。

海流部分,外環礁的海流都是由東往西漂流,可能因此限制棘冠海星往東擴散,且剛好界線在藍洞。藍洞是外環礁比較突出的角落,可能海流壓力特別強,棘冠海星過不去。

招募志工 補充人力資源

為移除東沙大量棘冠海星,海管處網站7月10日緊急招募志工,20日截止報名。秦啟翔說,個人報名是125人,團體報名有47團、311人,共計436人。將根據招募時開出的條件,例如:有沒有參加過學校作業、調查等,擇優錄取100人。

海管處人員與台灣珊瑚礁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研究團隊,於6月6日~12日到東沙環礁進行棘冠海星第一次清除,共清除1,840隻。

秦啟翔指出,到東沙島需要進行安全查核,大概要一個半月。而夏季是研究團隊上東沙島進行調查的熱門季節。從6月開始之後大概有6個研究團隊,包括中山大學研究團隊、海洋大學藻類研究團隊。每週都有一個團隊在東沙島。

他提到,跟鄭明修團隊第一次清除棘冠海星之後,第一個動作就是請研究團隊,做研究工作有空的時候,到西南角清除棘冠海星。他們對東沙的海域蠻清楚,狀況也蠻了解。另外,海管處也陸續邀約可以先上東沙島作業的人清除棘冠海星。

秦啟翔說,由於研究團隊人數及受邀、比較熟悉東沙海域的人數有限,為維持一週至少5、6人清除棘冠海星,因此招募志工補充人力。

做長遠的 明年繼續清除

「我們有規劃一個船次,類似國外船宿潛水的概念。」秦啟翔表示,規劃包一艘可搭載20人左右的潛水船,從高雄開船到東沙外礁,然後就由這些人去清除棘冠海星。到時住在船上,吃喝、睡覺都在船上。

福五所拍攝東沙環礁圖像。東沙環礁像反C字型,C字左下切口為航道,西側中間陸地為東沙島。(國家太空中心提供)福五所拍攝東沙環礁圖像。東沙環礁像反C字型,C字左下切口為航道,西側中間陸地為東沙島。(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他提到,目前臺灣只有唯一一艘潛水船,畢竟臺灣的市場沒有那麼大,且臺灣潛水很方便,從港邊坐船出去,潛完之後就回陸地。早期想要用傳統的方式對外開放東沙潛水,但因為成本較高,試航過一次,就沒有再推。

由於天候、海象等因素,4~9月是清除棘冠海星最佳時機。秦啟翔說,東北季風9月會逐漸明顯,「我們10月也是有準備要派人去,就是在岸上備勤」,假如有好天氣,就繼續作業。

太平島棘冠海星2021年大爆發,秦啟翔指出,鄭明修在清除的時候,連續清了兩年,但畢竟太平島比較遠,功效有限。鄭明修建議當時的海保局(現海保署),要繼續監測。

2010年澎湖南方四島西吉嶼爆發棘冠海星,大概清了3年,大致清完。依據西吉嶼的經驗,「可能明年會繼續清除,也會繼續監測,至少會維持一年、兩年,甚至3年時間。招募志工也是為了長期的人力資源,我們是要做長遠的。」◇

延伸閱讀
取消